拼音Xuán Fù Huā
别名蕧、盗庚(《尔雅,),戴椹(《本经》),飞天蕊(侯宁极《药谱》),金钱花(《本草图经》),野油花(《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滴滴金、夏菊(《纲目》),金钱菊(《花史》),艾菊、迭罗黄(《群芳谱》),满天星(《岭南采药录》),六月菊(《铁岭县志》),黄熟花(《南京民间药草》),水葵花、金盏花(《贵州民间方药集》),复花(《新疆药材》),小黄花(《河北药材》),猫耳朵花、驴耳朵花(《山东中药》),金沸花、伏花、全福花(《上海常用中草药》)。
出处《本经》
来源为菊科植物旋复花、线叶旋复花或大花旋复花等的头状花序。夏、秋采摘即将开放的花序,晒干。
原形态①旋复花,又名:驴儿草、百叶草。
生境分部主产河南、江苏、河北,浙江、安徽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性状干燥头状花序呈扁球形,有时散落,直径8~15毫米(线叶旋复花较小,4~10毫米)。底部有4层(线叶旋复花3层)浅灰绿色、膜质的总苞片,有时残留花梗。外缘1层舌状花,黄色,长约1厘米,先端3齿裂,多卷曲;中央管状花密集,花冠5齿裂,子房顶端有多数白色冠毛,长约5毫米(线叶旋复花长约3毫米),质柔软,手捻易散。气微弱,味微苦咸。以朵大、金黄色、有白绒毛,无枝梗者为佳。
化学成分大花旋复花开花时期的地上部分含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大花旋复花素和旋复花素。花含槲皮素、异槲皮素、咖啡酸、绿原酸、菊糖及蒲公英甾醇等多种甾醇。
药理作用大花旋复花的根和地上部分之脂溶性及醚溶性部分有抗菌作用,无显着利尿作用。
炮制旋复花:拣净杂质,除去梗叶,筛去泥土。蜜炙旋复花:取净旋复花,加炼熟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焖,用文火炒至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凉透。(每旋复花100斤,用炼熟蜂蜜25斤)
性味咸,温。
归经入肺、肝、胃经。
功能主治消痰,下气,软坚,行水。治胸中痰结,胁下胀满,咳喘,呃逆,唾如胶漆,心下痞鞕,噫气不除,大腹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包煎或滤去毛),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研末干撒或调敷。
注意①《本草衍义补遗》:"病人涉虚者不宜多服,利大肠,戒之。"
复方①治伤寒中脘有痰,令人壮热,项筋紧急,时发寒热,皆类伤风,但不头痛为异:前胡三两,荆芥四两,半夏一两(洗,姜汁浸),赤芍药二两,细辛一两,甘草一两(炙),旋复花三两。上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子一枚,同煎至六分,去滓,热服,未知再服。(《类证活人书》金沸草散)
各家论述①《本草衍义》:"旋复花,行痰水,去头目风,亦走散之药也。"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在部分地区尚有将旋复花属其它种植物的头状花序作旋复花用,如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用的是齿叶旋复花,其干燥花序略呈球形,直径7~12毫米。总苞灰绿色,被白色茸毛。舌状花1层,黄色或淡棕色,有时脱落;管状花密集中央,子房上的冠毛多数退化,留下鳞片状残迹,质硬。云南、贵州有些地区用的是水朝阳花(参见"水朝阳"条),其干燥花序的直径8~14毫米。子房上的冠毛15~20条,长约3毫米。湖北、贵州有些地区用的是湖北朝阳花,其干燥花序略呈半球形,不易散落,直径1~2厘米。总苞黄绿色或绿色,被白色短毛。舌状花1层,细长,长可达2厘米,黄色或淡棕色;中央为管状花,冠毛5~10条,长约2毫米。
摘录《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