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材 > t
兔肉

以下是《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兔肉的相关记录

拼音Tù Ròu

出处《别录》

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占兔、东北兔、高原兔、华南兔、家兔等的

原形态①蒙古兔,又名:草原兔、跳猫。

性味甘,凉。

归经《本草求真》:"入肝,大肠。"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凉血解毒。治消渴羸皮,胃热呕吐,便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煮食。

复方治消渴羸瘦,小便不禁:兔一只,剥去皮爪五脏等,以水一斗半煎使烂,骨肉相离,漉出骨肉,斟酌五升汁,便澄滤,令冷,渴即服之。(《海上集验方》)

各家论述《纲目》:"今俗以兔肉饲小儿,云令出痘稀,盖亦因其性寒而解热耳。故又能治消渴。若痘已出及虚寒者宜戒之。刘纯《治例》云,反胃结肠,甚者难治,常食兔肉,则便自行,又可证其性之寒利矣。"

摘录《中药大辞典》

以下是《中华本草》里面关于兔肉的相关记录

拼音Tù Ròu

英文名Hare as food, Rabbit as food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兔科动物蒙东北兔、华南兔、家兔、蒙古兔及高原兔等的肉。

原形态1.东北兔,体形较大,长44-48cm,重1.5-2.5kg。耳较短,向前折不达鼻端。后足略长于前足。尾短。其毛较粗。头、背部冬毛为浅棕黑色,毛基为黑灰色。夏毛色更深。耳前部棕黑色,后部棕黄色,边缘白色,耳尖黑色。后背部及臀部有较长的黑毛,隐邮斑点。腹部为纯白色秘。四肢为浅棕黄色。属背部黑色,下部污白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栖息于海拔300-900m的针阔叶混交林、林下灌木与草本植物茂盛之处。一般无固定巢穴,产仔时才有固定住所,白天多居于灌木丛、杂草或树根旁,晚上出来活动觅食。吃树皮、嫩枝及草本植物等。

栽培全国大部地区均有饲养。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健脾补中;凉血解毒。主胃热消渴;反胃吐食;肠热便秘;肠风便血;湿热痹;丹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煮食,50-150g。

注意1.《本草经集注》:“妊娠不可食,令子唇缺;其肉不可合白肉食之,面发黄;合獭肉食之,令人病遁尸。”2.《本草拾遗》:“久食弱阳,令人色痿;与姜同食,令人心痛。”3.《食疗本草》:“八月到十月其肉酒炙吃,与丹石人甚相宜。大都绝人血脉,损房事,令人痿黄。”又“二月食之伤神。”

各家论述1.《本草纲目》:今俗以兔肉饲小儿,云令出痘稀,盖亦因其性寒而解热耳。故又能治消渴。若痘已出及虚寒者宜戒之。刘纯《治例》云,反胃结肠,甚者难治,常食兔肉,则便自行,又可证其性之寒利矣。

摘录《中华本草》

上一篇:兔肝
下一篇:兔耳风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