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山葛薯的相关记录
拼音Shān Gě Shǔ
别名山萝卜(《南宁市药物志》)。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豆科植物韩氏蝶豆的块根。4月采。
原形态韩氏蝶豆,又名:立蝶豆、山岗荚、白花蝶豆、假沙葛。
生境分部生于沙土山坡。分布广东、广西。
性味《南宁市药物志》:"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止咳祛痰,消肿拔毒。治老年慢性气管炎,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每日2剂)。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取山岗荚块根3钱,煎服,亦可制成糖浆服用,每日2次,10天为一疗程。共治505例,一疗程后近期控制178例(35.3%),显效146例(28.9%),好转149例(20.6%)。延长疗程,疗效可有所提高。据观察,少数病人在服药后有头晕及腹痛、腹泻等胃肠症状,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治疗过程中曾进行血象检查,发现白细胞有不同程度下降,红细胞总数有所增高,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心电图检查提示药物对心肌无损害。服药后呼吸、脉搏有不同程度减慢,心律、心率、血压无明显改变。
摘录《中药大辞典》
以下是《中华本草》里面关于山葛薯的相关记录
拼音Shān Gě Shǔ
英文名root of Han's pigeonwings
别名山萝卜、十兄弟、山江豆、山岗荚、立蝶豆
出处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韩氏蝶豆的块根。
原形态韩氏蝶豆 直立半灌木状草本,高30-50cm。有纺锤状块根。茎圆柱形,幼时被紧贴的毛。叶互生,三出复叶,叶柄极短;托叶卵状披针形,长5-8mm,被疏毛及纵脉纹;小托叶线状锥尖;小叶革质,叶片长圆形,顶端1片长7-9cm或更长,宽2-5.5cm,称端钝,有一小锐尖,基部钝,侧生小叶较小,上面无毛,下面密被紧贴、银灰色丝毛。花成对生于叶腋或成极短的总状花序;苞片卵形,小苞片卵状长圆形,均被疏长毛及条纹;萼膜质管状,长15-18mm,5裂,被疏长毛,裂片披针形,长7-9mm;蝶形花冠,白色或淡黄色,长约3cm,旗瓣外被粗毛;雄蕊10;子房具柄,有多数胚珠,花柱扁平,内弯,沿内面有毛。荚果线状长圆形,长4-7cm,有短柄。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灌中,少见。
化学成分根茎含甾醇(sterols),甾体皂甙元,三萜化合物,香豆精(coumarin),鞣质,酚类。
药理作用煎剂对小鼠有镇咳(延缓氨水引咳之时间)及祛痰(酚红法)作用;较高浓度对呼吸道常见致病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性味甘微苦;平
归经肺;心经
功能主治止咳祛痰;消肿拔毒。主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拔毒,杀虫,治毒疮。2.《广西药植名录》:解毒,拔脓,消肿,治疮痈。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