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蟾蜍肝的相关记录
拼音Chán Chú Gān
出处《医林纂要》
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肝。
功能主治①《医林纂要》:"治痈疽疔毒,取其(蟾蜍)肝敷之,数易亦愈。"
复方治麻疹出不透,或迟迟不能出齐,出后很快消失,发热不退或增高:癞虾蟆肝一至二个。水煎服,一至二次即可。(赣州《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摘录《中药大辞典》
以下是《中华本草》里面关于蟾蜍肝的相关记录
拼音Chán Chú Gān
英文名Toad liver
出处出自《医林纂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肝脏。
原形态1.中华大蟾蜍,体长一般在10cm以上,体粗壮,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吻棱显着;鼻孔近吻端;眼间距大于鼻间;鼓膜明显,无犁骨齿,上下颌亦无齿。前技长而粗壮,指、趾略扁,指侧微有缘膜而无蹼,指长顺序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常突2,外侧者大。后肢粗壮而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左右跟部不相遇,趾侧有缘膜,蹼常发达,内跖变形长而大,外跖突小而圆。皮肤极粗糙,头顶部较平滑,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膜,其余部分满布大小不等的圆开瘰疣,排列较规则的为头的之瘰疣,斜行排列几与耳后腺平行。此外,沿体侧之瘰疣排列亦较规则,胫部之瘰疣更大,个别标本有不明显这跗褶,腹面皮肤不光滑,有小疣。颜色亦异颇大,生殖季节雄性背面多为黑绿色,体侧有浅色的斑纹;雌性背面色较浅,瘰疣乳黄色,有时自眼后沿体侧有斜行之黑色纵斑,腹面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细花纹。雄性个体较小,内侧三指有黑色婚垫,无声囊。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活在泥土中或栖居在石下或草间,夜出觅食。
性味味辛;苦;甘;性凉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解毒散结;拔疔消肿。主痈疽;疔毒;疮肿;蛇咬伤;麻疹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内服:煎汤,1-2个。
复方治麻疹出不透,或迟迟不能出齐,出后很快消失,发热不退或增高:癞虾蟆肝一至二个。水煎服,一至二次即可。(赣州《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各家论述1.《医林纂要》:治痈疽疗毒,取其(蟾蜍)肝敷之,数易亦愈。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