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材 > q
青风藤

以下是《中国药典》里面关于青风藤的相关记录

拼音Qīnɡ Fēnɡ Ténɡ

英文名CAULIS SINOMENII

别名大风藤、吹风散、黑防己、排风藤、青防己

来源本品为防己科植物青藤Sinomenium acutum (Thunb.)Rehd et Wils. 及毛青藤inomenium acutum (Thunb.)Rehd. et Wils. var. cinereum Rehd. et Wils.的干燥藤茎。秋末冬初采割,扎把或切长段,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常微弯曲,长20~70cm或更长,直径0.5~2cm。表面绿褐色至棕褐色,有的灰褐色,有细纵纹及皮孔。节部稍膨大,有分枝。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灰黄色或淡灰棕色,皮部窄,木部射线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淡黄白色或黄棕色。气微,味苦。

鉴别(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 1列,被厚角质层,有的具木栓细胞。皮层散有纤维及石细胞。中柱鞘纤维群新月形,其内侧常为2~5列石细胞,并切向延伸与射线中的石细胞群连接成环。维管束外韧型。韧皮射线向外渐宽,可见锥形或分枝状石细胞;韧皮部细胞大多颓废,有的外侧散有1~3个纤维,内侧有数列薄壁细胞。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切向连接。环髓细胞壁稍厚,纹孔明显。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针晶。粉末黄褐色或灰褐色。表皮细胞黄色或黄棕色,断面观类圆形或矩圆形,直径24~78μm,被有角质层。石细胞淡黄色或黄色,类方形、梭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壁较厚,孔沟明显 。皮层纤维微黄色或黄色 ,直径27~70μm,壁极厚,胞腔狭窄。草酸钙针晶细小,存在于薄壁细胞中。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炮制除去杂质,略泡,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苦、辛,平。

归经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痹瘙痒。

用法用量6~12g。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以下是《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青风藤的相关记录

拼音Qīnɡ Fēnɡ Ténɡ

别名清风藤(《本草图经》),青藤、寻风藤(《纲目》)。

出处《中药志》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青藤华防己或清风藤科植物清风藤等的藤茎。青藤及华防己夏、秋采割藤茎,晒干,或润透切段,晒干。清风藤秋冬采老藤,切段,晒干。

原形态①青藤,又名:大叶青藤、土木通、土藤、大青木香、岩见愁、排风藤。

性状①青藤的干燥藤茎呈细长圆柱形,直径5~20毫米,外表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纵皱及横向皮孔,节处膨大。体轻,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或淡灰棕色,不平坦,横切面韧皮部很窄,木质部导管与射线呈放射状排列,导管较大,中央为圆形的髓。气弱,味苦。

化学成分青藤的茎和根含青藤碱、双青藤碱、木兰花碱、尖防己碱、四氢表小檗碱、异青藤碱、土杜拉宁、清风藤碱、dl-丁香树脂酚、十六烷酸甲酯、N-去甲基尖防已碱、白兰花碱、光千金藤碱。又含β-谷甾醇、豆甾醇。

药理作用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小便。治风湿痹痛,鹤膝风,水肿,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熬膏。外用:煎水洗。

复方①治一切诸风:青藤二、三月采之,不拘多少,入釜内,微火熬七日夜,成膏,收入瓷瓶内。用时先备梳三五把,量人虚实,以酒服一茶匙毕,将患人身上拍一掌,其后遍身发痒不可当,急以梳梳之。要痒止,即饮冷水-口便解。避风数日。(《濒湖集简方》青藤膏)

各家论述①《本草汇言》:"清风藤,散风寒湿痹之药也,能舒筋活血,正骨利髓,故风病软弱无力,并劲强偏废之证,久服常服,大建奇功。须与当归、枸杞合用方善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上一篇:青香藤
下一篇:青钱柳叶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