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全国中草药汇编》里面关于破布草的相关记录
拼音Pò Bù Cǎo
别名野甘露
来源唇形科破布草Stachys kouyangensis (Van.)Dunn,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微苦、咸,寒。
功能主治消炎解毒,排脓。主治疮疖,骨髓炎。
用法用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以下是《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破布草的相关记录
拼音Pò Bù Cǎo
出处《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野甘露的全草或根。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原形态野甘露,又各:西南水苏。
生境分部生于旷野潮湿草地。分布云南、四川、贵州、广西。
性味《云南中草药》:"咸微苦,凉。"
功能主治①《云南中草药》:"消炎解毒,拔脓。治疮疖,骨髓炎,用鲜草捣烂敷患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
以下是《中华本草》里面关于破布草的相关记录
拼音Pò Bù Cǎo
英文名Herb of Kweiyang betony
别名土石蚕、冬虫草、水苏、麻布草、野甘露、折根药、猫猫菜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西南水苏的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上升草本。茎高约50cm,基部平卧,多分枝,在棱及节上被刚毛。叶对生;叶柄长约1.5cm,被刚毛;叶片三角状心形,长约3cm,宽约2.5cm,基部心形,两面被刚毛。轮伞花序具5-6花;彼此远离;小苞片条状披针形,常早浇;花萼倒圆锥形,连齿长6mm,外被小刚毛,10脉,齿5,正三角形,先端具刺尖头;花冠浅红色至紫红色,长约1.5cm,花冠筒内具毛环,檐部二唇形,上唇直伸,下唇3裂,中裂片圆形;雄蕊4,前对较长;花盘杯状,具圆齿。小坚果卵球形,无毛。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空地及潮湿沟边。
性味味淡;微苦;性凉
归经归脾;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拔毒止痒。主赤;白痢;疮疖;附骨疽;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各家论述1.《云南中草药》:消炎解毒,拔脓。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