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柏草
岩柏草和地柏枝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岩柏草在《草木便方》里就已经记载过,为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的全草为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的全草。在中医上认为具有清热利湿、止血的功效和作用。
岩柏草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岩柏草具有清热利湿、止血的功效。对肺热咯血;吐血;衄血;便血;痔疮出血;外伤出血;发热;小儿惊风;湿热黄疸;淋病;水肿;水火烫伤。都有良好的作用。
岩柏草具有清热利湿、止血。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全身浮肿、肺结核咯血、吐血、痔疮出血;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的功效。主要作用为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全身浮肿、肺结核咯血、吐血、痔疮出血;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食用岩柏草对肝、胆、肺有好处,辛、微味道有点甜味甘,属于性味平和的一味中药材岩柏草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每天本味药材用量在15-30克,大剂量可用至60克。外用,把药磨成粉末,再用水冲后服用敷于患处,或鲜品捣烂药材敷于患处。可以临床应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及各类出血。
概况
生境分部生长于山涧、林荫、土墙边等阴湿处石上。分布四川、湖南、广东、广西、福建、中国台湾省、浙江、江西、湖北至陕西等地.
采收储藏
7月大暑前后拔取全草,抖净根部泥沙,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原始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0-20厘米。下部茎不分枝。其上叶疏生,贴伏,钻状卵圆形,具短芒;上部枝着生的叶较密,羽状分枝,全角呈卵状三角形,长5-1-2厘米;叶小,排列成4行,两行侧叶的叶片两侧不对称,急尖,长约2.5毫米,宽约。
一、7毫米,叶平滑,上半部的叶半卵圆形。基部圆,边缘白色;下半部的叶半矩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疏齿,基部心脏形;两行中叶的叶片卵圆状椭圆形,渐尖,有芒,中脉明显,边缘白色。孢子囊穗单中药材植株生长于枝顶,4棱,长3-6毫米;孢子叶圆形至卵状钻形,渐尖,龙骨状,微有毛,上着生孢子囊,内含孢子。
性状
一、性状鉴别 根或茎灰棕色、屈曲、根自其左右发出、纤细、具根毛。茎禾秆色或基部稍带红色、高10-40厘米、径。
一、5-2毫米、下部不分枝、疏生钻状三角形叶、贴伏于上、上部分枝羽状、全角呈卵状三角形。叶多扭曲皱缩、上表面淡绿色、背面灰绿色、二型、枝上两侧的叶为卵状披针形、大小近于茎上叶、贴生小枝中央的叶形较小、卵圆形、先端尖。孢子囊穗少见。茎质柔韧、不易折断;叶质脆、易碎。气微、味淡。
以体整、色绿、无泥杂者为佳。
2.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及其下的数层细胞均为厚壁细胞、木化、皮层与中柱之间有空隙;维管束周韧型、木质部成长条状。
叶表面观:鳞叶的上表皮细胞狭长形、而气孔附近的下表皮细胞则近等径形。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5-7个、但上表皮孔分布较少。
相关记载
一、《本草图经》:主脏毒下血,与黄耆等分末之,米饮服二钱。
2.《草木便方》:止血,通经脉,镇心除烦,安五脏。治下血,崩淋,刀斧损伤出血。
3.《分类草药性》:治痔疮出血,解热毒,并治咳嗽,汤火伤。
4.《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治吐血。
5.《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小儿风热。
6.《贵州草药》:清热利湿,滋阴降火。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