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药
末药和没药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末药在《药性论》里就已经记载过,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及同属植物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或爱伦堡没药树的胶树脂。在中医上认为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和作用,在食用末药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忌服。
末药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末药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对胸腹瘀痛;痛经;经闭;症瘕;跌打损伤;痈肿疮疡;肠痈;目赤肿痛都有良好的作用。
末药具有散瘀止痛、外用消肿生肌。用于跌打淤血肿痛、痈疽肿痛、胸腹诸痛;外用治疮口久不收敛。的功效。主要作用为用于跌打淤血肿痛、痈疽肿痛、胸腹诸痛;外用治疮口久不收敛。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食用末药对入肝一、《本草疏》:入足厥阴、《本草新编》:入脾、肾、《本草求真》:入心、肝有好处,味道较苦,属于性味平和的一味中药材末药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每天本味药材用量在3-10克,或将本味中药材做成丸剂或者散剂使用。如果只是外用的,取适量本味中药材,将药材磨成粉末状,加水调成糊状,涂抹与患处。
禁忌
《中华本草》
一、孕妇忌服。
二、《本草经疏》凡骨节痛与夫胸腹胁肋痛,非瘀血停留而因于血虚者不宜用。产后恶露去多,腹中虚痛者不宜用。痈疽已溃不宜用。目赤肤翳非血热甚者不宜用。
《中药大辞典》
孕妇忌服。
一、《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二、《本草经疏》凡骨节痛与夫胸腹胁肋痛,非瘀血停留而因于血虚者不宜用。产后恶霹去多,腹中虚痛者不宜用。痈疽已溃不宜用。目赤肤翳非血热甚者不宜用。
概况
生境分部主产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以索马里所产者最佳。
采收储藏
11月至翌年2月采收。树脂可由树皮裂缝自然渗出;或将树皮割破,使油胶树脂从伤口渗出。初呈淡黄白色粘稠液,遇空气逐渐凝固成红棕色硬块。采得后去净杂质,置干燥通风处保存。采收后就可以炮制药材了,继续了解末药炮制方法,没药拣去杂质,打成碎块。制没药取拣净的没药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稍见熔化点,取出放凉。或炒至表面稍见熔化时,喷洒米醋,继续炒至外层明亮光透,取出放凉没药每100斤,用醋6斤;没药,水飞过,用钵坐热水中,以灯心同研,则易细。 -《中华本草》
药材原始形态
一、没药树《大明一统志》
低矮灌木或乔木,高3米。树干粗,具多数不规则尖刺状的粗枝。树皮薄,光滑,小片状剥落,淡橙棕色,后来灰色。叶散生或丛生,单叶或3出复叶,柄短,小叶倒长卵形或倒披针形,中央一片长7-18毫米,宽4-8毫米,远较两侧一对为大,钝头,全缘或于末端稍具锯齿。花小,丛生短枝上;萼杯状,宿存,上具4钝齿;花冠白色,4瓣,长圆形或线状长圆形,直立;雄蕊8,自短杯状花盘边缘伸出,直立,不等长,花粉囊卵形;子房3室,每室各具胚珠2枚,花柱短粗,柱头头状。核果卵形,尖头,光滑,棕色,外果皮革质或肉质,种子1-3枚,但仅1枚成熟,其余均萎缩。开花期间夏季。
分布热带非洲和亚洲西部。
二、爱伦堡没药树
小形无刺乔木或灌木.3出复叶,簇中药材植株生长于短枝上,具长柄,光滑或具短毛,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先端短尖或钝圆。花1朵或2朵于叶簇旁伸出;花梗中部有小苞片2枚。核果卵形,略压缩,一侧略隆起,短喙状,1室,果皮坚硬,黄色;种子无胚乳。
分布红海两侧的海滨地区,及阿拉伯半岛从北纬22°向南至索马里海滨一带。
性状
初渗出的为黄白色液体、在空气中逐渐变成为红棕色硬块。
相关记载
一、《医学入门》:东垣云,没药在治疮散血之科。此药推陈致新,故能破宿血,消肿止痛,为疮家奇药也。
二、《纲目》: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
备注
一,本味中药材功用与乳香相似,故常相互配伍应用。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