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叶风毛菊

线叶风毛菊

线叶风毛菊和禾叶风毛菊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线叶风毛菊目前最早的记录于《中国民族药志》,为菊科植物禾叶负毛菊的全草为菊科植物禾叶负毛菊的全草。在中医上认为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功效和作用。

线叶风毛菊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线叶风毛菊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功效。对感冒发热;湿润黄疸;呕吐;泄泻;吐血;便血都有良好的作用。

线叶风毛菊具有清热凉血。主治肝胆发炎、胃肠炎、内脏出血。的功效。主要作用为主治肝胆发炎、胃肠炎、内脏出血。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微味道较苦,凉线叶风毛菊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每天本味药材用量在9-15克。

概况

生境分部甘肃、四川、云南、西藏。

采收储藏

夏、秋季开花时采收全草,洗净,晾干水气,切段,揉搓出气味,干。

药材原始形态

禾叶风毛菊 多年生草本,高10-25厘米。根状茎分枝,颈部被褐色纤维状残叶鞘,并生出花茎和营养枝;茎上密被白色绢状绒毛。基生叶长8-15厘米,宽。

一、5-2毫米,先端渐尖,基部呈鞘状抱茎,全缘,边缘内卷,上面疏被绢状毛或脱落,下面密被白色绒毛;茎生叶互生,数片,较短。头状花序,直径。

一、5-2,单生茎顶;总苞钟状,长16-18毫米,总苞片具密或疏的绢状长柔毛,外层先端折,内层紫色;管状小花,紫色,长约13毫米。瘦果圆柱状,长3-4毫米,冠毛淡褐色,外层短,糙毛状,内层羽状。开花期间7-8月,结果期间8-9月。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味中药材长短不等。茎圆柱形、中空、红棕色至黄褐色、直径2-4毫米、有纵沟、被密或稀疏的白色绒毛、有的带棕黄色鞘状残叶柄。叶绿色、条形、边比胜败背面反卷、长0.5-6厘米、宽约1毫米、叶背中脉明显突起、密被白色绒毛。头状花序、直径0.8-。

一、2厘米、总苞数层、花两性、紫红色、花冠长约15毫米、先端5裂、基部联合成管状。瘦果圆柱形、棕褐色、具纵棱、先端有冠毛一撮、羽毛状。气清香、味苦。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类圆形、边缘波状。表皮细胞1列、外壁较厚、长方形、方形、切微延长、有的可见细长的非腺毛或其残基、非腺毛有的弯曲。表皮外被角质层。表皮下为厚角组织、由1-2层厚角细胞组成、较小、呈多角形或类圆形。皮层由薄壁细胞数至10数列组成、类圆形、有的棱角处有厚角细胞数层。内歧层不太明显、为1列类长方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细胞、切向延长、有的含黄棕色物质、凯氏点有的可见。维管束外韧型、15-2-3个、断续排列成环、外侧有发达的中柱鞘纤维束、木化、韧皮部有筛管群和韧皮薄壁细胞。形成层不太明显、有的有1-2层薄壁细胞。木质部导管径向排列成数行至10数行或不规则排列列、木化、直径13-26μm。靠近髓部有维管束鞘纤维束、髓细胞类圆形、木化、有的有壁孔。 喘有较大的髓腔。

粉末特征:浅灰绿色。一、花粉粒众多、球形、直径35-52μm、萌发孔3、萌发沟3、外壁较厚、表面有小刺状突起、膜孔有的呈沟沫状突起。二、瘦果冠毛多见、主轴由多细胞组成、有较多分枝、每分枝为1个单细胞毛、基部胞腔大。三、茎表皮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四、花总苞片表皮可见不等式气孔、副卫细胞4-6个。五、导管多为螺纹或梯纹、偶见网纹。花瓣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方形、壁波状弯曲。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

上一篇:蜂棠花
下一篇:水飞雉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