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革耳
光革耳和紫革耳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为白蘑科真菌贝壳状革耳的子实体为白蘑科真菌贝壳状革耳的子实体。在中医上认为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和作用。
光革耳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光革耳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对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舒;四肢抽搐都有良好的作用。
光革耳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主要作用为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淡,性温和光革耳内服,将本味中药材做成丸剂或者散剂使用散,1-3克。
概况
生境分部夏秋两季生阔叶林的切株及腐木上。
采收储藏
夏、秋季采收子实体,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原始形态
子实体初期肉质,后变为强韧革质。菌盖扁平,后为漏斗形,罕为贝壳形,直径5-10厘米;盖面初时有细毛,很快消失,往往粗糙或有不明显环纹,初时葡萄紫色,渐变为淡黄褐色或茶褐色,老后褪色为浅土黄色。盖缘薄,粉状,后期生稀条纹。菌肉白色,韧,后变为木栓质,菌褶延生,较密至稀疏,幅窄,往往在柄上交织,淡紫色至紫红色,后变为土黄色;褶缘平坦。菌柄偏生,偶有侧生,短,长2-3厘米,粗1-2.5厘米,紫色,有灰色软毛,强韧,中实。囊状体圆筒形、棒状或纺锤形,无色,(36-50μm×(8-14)μm。孢子卵状椭圆形,无色,光滑,(6-7)μm×(3-3.5)μm。
性状
性状鉴别 菌盖革质或半肉质、扇形、半球形或斜漏斗形、直径4-8厘米、紫葡萄色、紫褐色或菱色。边缘内卷或常呈波状、表面具细绒毛或光滑、有辐射状纹理。菌肉类白色。菌褶稍稀疏、类白色、淡紫色或淡黄褐色。菌柄侧生或偏生、长1-4厘米、直径0.5-2厘米、表面具淡紫色或淡灰色绒毛、中实、质韧。气微、味淡。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