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

金蛇

金蛇和金环蛇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金蛇在《广西中药志》里就已经记载过,为眼镜蛇科动物金环蛇除去内脏的全体为眼镜蛇科动物金环蛇除去内脏的全体。在中医上认为具有祛风、通络、止痛的功效和作用,在食用金蛇需要注意的是如属血燥筋枯之痹则忌用。

金蛇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金蛇具有祛风、通络、止痛的功效。对风湿麻痹;中风瘫痪都有良好的作用。

金蛇具有通关透节、袪风。主治风湿麻痹、手足瘫痪、肿痛。的功效。主要作用为主治风湿麻痹、手足瘫痪、肿痛。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食用金蛇对入肝有好处,咸,性温和金蛇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每天本味药材用量在3-10克 ,或也可以用本味中药材把握好本味药材用量以后用来泡酒喝。饮。

禁忌

《中华本草》

血虚筋骨失养者禁服。

《中药大辞典》

如属于血燥筋枯之痹症忌用。性味以下出《广西中药志》

《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属血燥筋枯之痹则忌用。

概况

生境分部广西。

采收储藏

夏、秋季多在夜间捕捉,白天大多进洞隐藏,可挖洞捕捉。捕捉后剖腹去内脏,盘起烘干。

药材原始形态

全长70-180厘米。头小,稍大于颈部,略呈椭圆形。吻端圆形。尾很短,末端钝圆。眼小,椭圆形。吻鳞宽大于高。颊鳞块如。鼻鳞2片。上唇鳞7-8片,第3、4片入眼。眼前鳞l片;眼后鳞2片。前颞鳞1片;后颞鳞2片;顶鳞显着,前额鳞塔形,鼻间鳞约为前额鳞的1/2。外鼻孔大,位于前后2鼻鳞之间。体鳞15行,光滑。背中线隆起成嵴状,其鳞片特大,呈六角形。腹鳞200-234片,肛鳞单一,尾下鳞单行,23-38片。体表黑色,有24-33个大小不等的黄色环带,腹部较淡。

栖于山地,常见于潮湿地区或水边。夜间活动,捕食蜥蜴、鱼类及其他蛇类;具强烈的神经性毒。

性状

性状鉴别、本味中药材呈圆盘形、盘径14-20厘米、头居中、椭圆形、黑褐色、鼻尖向前不上翘、通体具23-33对黄黑相间的色环、黄黑等宽、体背有明显脊棱、脊棱鳞片扩大呈六边形、尾短末端钝圆。质坚韧。气腥、味咸。背鳞鳞片椭圆形、长6.5-7.0毫米、宽4.5-5.0毫米、黄褐色、上半部边缘整齐、具8-13个小孔、无中肋、无端窝、表面平滑、透明。背棱脊处鳞片扩大呈六边形、有孔30-3-4个、不规则分布于鳞片上半部、也无中肋、无端窝。质韧、不易折断。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浅黄色。一、解质鳞片多成小块片状。透明无色、鳞片碎片多具黄褐色点、小条状物、有些碎片上具有小孔。尚可见到具有长棱形纹理的碎片。二、横纹肌纤维较多、近无色、柱状或呈碎片状、具有细密的横纹。三、骨碎片近无色、呈不规则碎块、骨板纹理较明显、疏密不一。骨陷窝以椭圆比较多、尚有圆形、不规则形。骨小管较不明显。四、表皮碎片黄棕色或黑褐色、表面观细胞界取不清、由棕色或黑褐色色素颗粒聚集成不规则网状。其图像与银环蛇相同。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

上一篇:拉拉蛄
下一篇:脓泡药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