癞瓜
癞瓜和苦瓜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癞瓜在《滇南本草》里就已经记载过,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果实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果实。在中医上认为具有清暑涤热、明目、解毒的功效和作用,在食用癞瓜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性较大性较大者,食之令人吐泻腹痛。
癞瓜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癞瓜具有清暑涤热、明目、解毒的功效。对暑热烦渴;消渴;赤眼疼痛;痢疾;疮痈肿毒都有良好的作用。
癞瓜具有清热解毒。用于中暑发热、牙痛、肠炎、痢疾、便血;外用治痱子、疔疮疖肿。的功效。主要作用为用于中暑发热、牙痛、肠炎、痢疾、便血;外用治痱子、疔疮疖肿。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食用癞瓜对一、《滇南本草》:入心、脾、胃、《本草求真》:入心、肝、肺有好处,瓜、根、叶味道较苦,凉癞瓜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每天本味药材用量在6-15克,鲜品30-60克,或煅存性把药磨成粉末,再用水冲后服用。如果只是外用的,取适量本味中药材,鲜品捣烂药材敷于患处,或取汁涂。
禁忌
《中华本草》
《滇南本草》脾胃虚寒者,食之令人吐泻腹痛。
《中药大辞典》
《滇南本草》脾胃虚寒者,食之令人吐泻腹痛。
概况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均有人工种植。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福建等地。
采收储藏
秋季采收果实,切片晒干或鲜用。
药材原始形态
一年生攀援草本,多分枝,有细柔毛,卷须不分枝。叶大,肾状圆形,长宽各约5-1-2厘米,通常5-7深裂,裂片卵状椭圆形,基部收缩,边缘具波状齿,两面近于光滑或有毛;叶柄长3-6厘米。花雌雄同株。雄花单生,有柄,长5-15厘米,中部或基部有苞片,苞片肾状圆心形,宽5-15毫米,全缘;萼钟形,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先端短尖,长4-6毫米;花冠黄色,5裂,裂片卵状椭圆形,长。
一、5-2厘米,先端钝圆或微凹;雄蕊3,贴中药材植株生长于萼筒喉部。雌花单生,有柄,长5-10厘米,基部有苞片;子房纺锤形,具刺瘤,先端有喙,花柱细长,柱头3枚,胚珠多数。果实长椭圆形,卵形或两端均狭窄,长8-30厘米,全体具钝圆不整齐的瘤状突起,成熟时橘黄色,自顶端3瓣开裂。种子椭圆形,扁平,长10-15毫米,两端均具角状齿,两面均有凹凸不平的条纹,包于红色肉质的假种皮内。开花期间6-7月。结果期间9月至10月。
性状
干燥的苦瓜片、呈椭圆形或矩圆形、厚约2-8毫米、长3-15厘米、宽0.4-2厘米、全体皱缩、弯曲、果皮浅灰棕色、粗糙、有纵皱或瘤状突起。中间有时夹有种子或种子脱落后留下的孔洞。质脆、易断。气微味苦。以青边、肉白、片薄、子少者为佳。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