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丁香[果实]

丁香[果实]

母丁香[果实]和丁香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母丁香[果实]在《药性论》里就已经记载过,为双子叶植物药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在中医上认为具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的功效和作用,在食用母丁香[果实]需要注意的是不宜与郁金同用。

母丁香[果实]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母丁香[果实]具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的功效。对呃逆;脘腹冷痛;食少叶泻;肾虚阳痿;腰膝酸冷;疽都有良好的作用。

母丁香[果实]具有温脾胃、降逆气。主治胃寒呕逆、吐泻、脘腹作痛。的功效。主要作用为主治胃寒呕逆、吐泻、脘腹作痛。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食用母丁香[果实]对脾、胃、肺、肾有好处,辛,性温和母丁香[果实]内服,煎汤,2-5克,或将本味中药材做成丸剂或者散剂使用。如果只是外用的,取适量本味中药材,感想末敷于患处贴。食用举例:。治伤寒咳噫不止,及哕逆不定:丁香一两,干柿蒂一两。可以临床应用于治癣:丁香16克,加入70%酒精至100毫升,浸48小时后去渣。每日外搽患处3次,观察31例病史在2年以上的体癣及足癣患者,一般在治疗1天后症状即见消退,2天后患处开始有皮屑脱落。病史较长或曾经其它癣药治疗而不能控制者,则于治疗后2~3天症状才开始消退,一般经3~5天亦能治愈。但有20%左右治愈后仍反复发作。一法用1:10的丁香煎液外涂,每日1~3次,治疗数种皮肤霉菌病共31例,结果8例临床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有效病例通常在涂药后3~7日痒感减轻,炎症减退,落屑减少,以后局部症状逐渐好转。治疗期中如中断用药,效果多不明显或无效。疗效与病原苗未见明显关系,曾对6例治愈患者进行短期随访,1例于1个月后复发,6例经2~12月观察未见复发。如果干品较多也可以自行储藏,置阴凉干燥处。

禁忌

《中华本草》

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李杲:气血胜者不可服,丁香益其气也。《本草经疏》一切有火热证者忌之,非属虚寒,概勿施用。

《中国药典》

不宜与郁金同用。

《中药大辞典》

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一、《雷公炮炙论》不可见火。畏郁金。

二、李杲:气血胜者不可服,丁香益其气也。

三、《本草经疏》一切有火热证者忌之,非属虚寒,概勿施用。

概况

生境分部人工种植和野中药材植株生长于热带地区。原产于非洲摩洛哥,现我国广东也有种植。

采收储藏

定植后5-6年,花蕾开始呈白色,渐次变绿色,最后呈鲜红色时采集,除去花梗,晒干。采收后就可以炮制药材了,继续了解母丁香[果实]炮制方法,采下后除去花梗,晒干。 -《中华本草》

药材原始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10米。叶对生,叶柄细长,向上渐短;叶片长方倒卵形或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窄下延至柄,全缘。秋季开花,花有浓香,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径约6毫米;花萼肥厚,绿色后转紫红色,管状,先端4浅裂,裂片三角形,肥厚;花冠白色稍带淡紫,基部管状,较萼稍长,先端具4裂片;雄蕊多数;子房下位,顶端有粗厚花柱,柱头不明显。浆果红棕色,稍有光泽,长方椭圆形,长1-。

一、5(-2.5厘米,直径5-8(-12)毫米,先端有肥厚宿存花萼裂片,有香气。种子数粒,长方形。

备注

母丁香为丁香的干燥果实。在果实近成熟时采摘。应用与丁香花蕾相似,但药力较弱,功效较差。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

上一篇:缺齿鼹
下一篇:冷饭团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