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蚾虫

蚵蚾虫

蚵蚾虫和蝌蚪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蚵蚾虫在《本草拾遗》里就已经记载过,为蛙科动物黑斑蛙、金线蛙或泽蛙的幼体为蛙科动物泽蛙、金线蛙或黑斑蛙等蛙类的幼体。在中医上认为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和作用。

蚵蚾虫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蚵蚾虫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热毒疮肿;流行性腮腺炎;水火烫伤都有良好的作用。

蚵蚾虫具有清热解毒。主治热结肿毒、疳积腹胀。的功效。主要作用为主治热结肿毒、疳积腹胀。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食用蚵蚾虫对脾有好处,味道有点甜味甘,寒性较大,蚵蚾虫如果只是外用的,取适量本味中药材,捣烂药材敷于患处,或经埋藏化水后搽敷于患处。食用举例:治火飚热毒,一切疮疗:蝌蚪一升,淘净,加旧石灰半斤,稠成水,日晒,调加三黄散搅匀,再晒至干收藏,临时加冰、麝,水化开搽。

概况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

采收储藏

春季于水中捞取,除去杂质,洗净,开水烫死,烘干或晒干。

药材原始形态

一、黑斑蛙,体长约70-80毫米,雄蛙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吻棱不显;鼻孔距眼距吻端为近,眼间距窄,为上眼睑宽之1/2;鼓膜大,为眼径的2/3-4/5,犁骨齿两小团,左右不相遇。前肢短,指趾端钝尖,指长顺序3,1,2,4,指侧有窄的缘膜,第2指的最显着。关节下瘤明显。后肢较短而服硕,胫跗关节前达眼部,左右跟部仅相遇或不相遇,趾间几为全蹼,第5中餐上侧缘膜发达;关节下瘤小而明显;外跖突小,内路跖突小,内跖突窄长,有游离的刃状突出。皮肤不光滑,背面有1对较粗的背侧褶,二脊侧褶间有四行至六行不规则的短肤褶,若断若续,长短不一,变异颇大,侧褐到体侧的皮肤也不光滑,腹面皮肤光滑。雄蛙有1对颈侧外声囊,第1指基部有精肥的灰色婚垫,满布细小白疣。生活时颜色变异颇大,背面的基色为黄绿色或深绿或带灰棕色,具有不规则的黑斑,背中贿有1条宽窄不一的浅色的纵脊线,由吻端直到肛部;北方的雌性蛙多有深酱色或黑色者;背侧褶处色较浅,为金黄或黄或浅棕色,四肢背面有黑色横斑。

2.金线蛙,体长50毫米左右,雄蛙略小,头略扁,头长宽几相等,吻钝圆,吻棱不显,眼间距小于鼻间距或上眼睑之宽,鼻孔在吻与眼之间;鼓膜大而明显,几与眼径等大,紧接在眼后;犁骨齿两小团。指趾端尖圆,指长顺序3,1,4,2,第1,3指几等长,关节下瘤小而明显。后肢粗短,胫跗关节前达眼与鼓膜之间,左右跟部仅相是,趾间几全蹼,第4,5跖间之蹼达跖基部,并节下瘤小而明显,内跖突发达成刃状,外跖突小。背面及体侧的皮肤有分散的疣,背侧有1对宽厚的背侧褶自眼后至胯部,有时在后端不连续,褶的最宽部分几与上眼睑等宽,颞褐不显;腹面光滑,肛部有疣。生活时背面色绿或橄榄绿;背侧褶及鼓膜棕黄色;后肢背面棕色横纹不显,股后方有1知黄色纵纹,这纵纹下面有1条较宽的酱色纵纹,腹鲜黄色或带有棕色点,尤以咽及胸部更为明显。雄性有1对咽侧内声囊,第1指有婚垫。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

上一篇:苦酸汤
下一篇:豆根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