鲋
鲋和鲫鱼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鲋在《别录》里就已经记载过,为鲤科动物鲫鱼的肉为鲤科动物鲫鱼的肉或全体。在中医上认为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消肿、通血脉的功效和作用,在食用鲋需要注意的是1.“食鲫鱼不得食砂糖,令人成疳虫。”2.“药性发药性发热疾者尤不宜食之。”3.“忌猪肝。”4.“若多食,亦能动火。”5.“夏月药性发药性发热痢有益,冬月不宜。”6.“泻痢忌之。”7.“多食动火,同鸡食生癣疥,脚气人忌之,正月头有虫不可食。”8.“外感邪盛时勿食,嫌其补也。煎食则动火。”
鲋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鲋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消肿、通血脉的功效。对脾胃胃虚弱;纳少反胃;产后乳汁不行;痢疾;便血;水肿;痈肿;瘰疬都有良好的作用。
鲋具有滋补、利水。主治脾胃虚弱、胃痛呕吐、水肿、走马牙疳、牙痛等。的功效。主要作用为主治脾胃虚弱、胃痛呕吐、水肿、走马牙疳、牙痛等。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鲋并不难喝,而且还是一种味道有点甜的中药材,食用鲋对入脾、胃、大肠一、《本草衍义补遗》:入阳明、《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胃、《本草疏》:入胃、大肠有好处,味道有点甜味甘,属于性味平和的一味中药材。一、,味道有点甜味甘,属于性味平和的一味中药材,无毒。二、,味道有点甜味甘,性温和。鲋内服,适量,煮食或煅研将本味中药材做成丸剂或者散剂使用。如果只是外用的,取适量本味中药材,捣烂药材敷于患处、煅存性把药磨成粉末,再用水冲后服用撒或调敷于患处。食用举例:治脾胃气冷,不能下食,虚弱无力:鲫鱼半斤:,细切,起作,沸豉汁热投之,着胡椒、干姜。
禁忌
《中华本草》
一、《食疗本草》食鲫鱼不得食砂糖,令人成疳虫。二、《绍兴本草》热疾者尤不宜食之。三、《宝庆本草折衷》忌猪肝。四、若多食,亦能动火。五、《纳目》夏月热痢有益,冬月不宜。六、《药性切用》泻痢忌之。七、《本草省常》多食动火,同鸡食生癣疥,脚气人忌之,正月头有虫不可食。八、《随息居饮食谱》外感邪盛时勿食,嫌其补也。煎食则动火。
概况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
采收储藏
四季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鳃及内脏,洗净,鲜用。
药材原始形态
体侧扁,宽而高,腹部圆。体长可达2-5厘米以上。头小,吻钝,吻长等于吻宽。口端位,呈弧形。眼大。下咽齿单行,成侧扁,倾斜面有一沟纹。鳃耙一般为37-46,细长,呈披针形。鳞大形圆,侧线鳞28-30。背鳍Ⅲ16-18,起点在吻端至尾基距离的中间。臀鳍Ⅲ5-6。背、臀鳍均有硬刺,后缘呈锯齿状。体呈银灰色,背部较深,各鳍均呈灰色。
生活于河流、湖泊、池沼中,尤以水草丛生的浅水湖和池塘较多。适应性很强。主要食物为苔藓虫、淡水壳菜、蚬、虾等动物及藻类植物、水草的嫩叶、湖底的腐败植物等。
相关记载
一、《本草经疏》:鲫鱼入胃,治胃弱不下食;入大肠,治赤白久痢、肠痈。脾胃主肌肉,甘温能益脾生肌,故主诸疮久不瘥也。鲫鱼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二、《医林纂要》:鲫鱼性和缓,能行水而不燥,能补脾而不濡,所以可贵耳。
三、《本经逢原》:鲫鱼,有反厚朴之戒,以厚朴泄胃气,鲫鱼益胃气。凡煅,俱不可去鳞,以鳞有止血之功也。
备注
鲫鱼胆治迎风流泪,其法为将鲫鱼胆汁与人乳各等分,合匀,蒸两次,点眼用。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