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苓子
漏苓子和木鳖子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漏苓子在《开宝本草》里就已经记载过,为葫芦科植物木鳖子的种子为葫芦科植物木鳖子的成熟种子。在中医上认为具有消肿散结、解毒、追风止痛的功效和作用,在食用漏苓子需要注意的是孕妇慎用。
需要注意的是漏苓子为含有毒性较强中药材,食用需要咨询医师。
漏苓子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漏苓子具有消肿散结、解毒、追风止痛的功效。对痈肿;疔疮;无名肿毒;痔疮;癣疮;粉刺;默黑;乳腺炎;淋巴结结核;痢疾;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牙龈肿痛都有良好的作用。
漏苓子具有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化脓性炎症、乳腺炎、淋巴结炎、头癣、痔疮。的功效。主要作用为用于化脓性炎症、乳腺炎、淋巴结炎、头癣、痔疮。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食用漏苓子对肝、脾、胃有好处,味道较苦、微味道有点甜味甘,凉,有毒的中药材,切勿自行食用漏苓子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每天本味药材用量在0.6-。
一、2克多将本味中药材做成丸剂或者散剂使用。久用,适量,把药磨成粉末,再用水冲后服用调醋敷于患处、磨汁涂或水熏洗。食用举例:。乌龙膏《医宗金鉴》:木鳖子去壳二两,草乌半两,小粉四两,半夏二两。可以临床应用于外用治疗牛皮癣、干癣、秃疮等有一定效果:用法:将木鳖子去外壳,蘸醋在粗瓷器上如碗底磨取药汁,临睡前用棉花或毛笔蘸涂患处,每日或隔日1次。涂药前患处先用盐水洗净;癣病蔓及周身者可分期分片治疗。一般1钱木鳖子仁约需10毫升醋研磨,其药汁可涂3x2厘米癣面5~7处。如果干品较多也可以自行储藏,置干燥处。
禁忌
《中华本草》
孕妇及体虚者忌服。
一、《本草汇言》胃虚、大肠不实、元真亏损者,不可概投。
二、《医林纂要》忌猪肉。
《中国药典》
孕妇慎用。
《中药大辞典》
孕妇及体虚者忌服。
一、《本草汇言》胃虚、大肠不实、元真亏损者,不可概投。
二、《医林纂要》忌猪肉。
《全国中草药汇编》
外用为主,内服宜慎。
概况
生境分部生长于山坡、林缘,土层较深厚的地方。也有人工种植。分布广西、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浙江、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地。主产广西、四川、湖北。此外,湖南、贵州、云南、广东、安徽亦产。
采收储藏
冬初采集果实,沤烂果肉,洗净种子,晒干备用。采收后就可以炮制药材了,继续了解漏苓子炮制方法,一、净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用时连壳打碎,或去壳取仁。2.切制取仁捣碎。3.炮炙3.。一、取净仁,炒热,研末,用纸包裹加压去油。3.2.炒制取木鳖子,除去外壳,取净仁,用清炒法炒焦,以青烟尽,白烟初起为度,取出,放冷,用时研碎。3.3.煨制将净木鳖子放入炒热的净木材炭中,用慢火100-150度炒至外壳干裂有响声,外皮呈焦黄色时,去净硬壳,取出晾凉,捣碎。3.4.烫制取净仁与制油砂拌炒,用文火炒至老黄色,取出,去砂,研细。 -《中华本草》
药材原始形态
木鳖子,又名:木鳖藤。
多年生草质藤本,具膨大的块状根。茎有纵棱;卷须粗壮,与叶对生,单一,不分枝。叶互生,圆形至阔卵形,长7-14厘米,通常3浅裂或深裂,裂片略呈卵形或长卵形,全缘或具微齿,基部近心形,先端急尖,上面光滑,下面密生小乳突,3出掌状网脉;叶柄长5-10厘米,具纵棱,在中部或近叶片处具2-5腺体。花单性,雌雄同株,单生叶腋,花梗细长,每花具1片大型苞片,黄绿色;雄花:萼片5,革质,粗糙,卵状披针形,基部连合,花瓣5,浅黄色,基部连合,雄蕊5,愈合成3体;雌花:萼片线状披针形,花冠与雄花相似,子房下位。瓠果椭圆形,成熟后红色,肉质,外被软质刺灾,种子略呈扁圆形或近椭圆形,边缘四周具不规则的突起,呈龟板状,灰棕色。开花期间6-8月。结果期间9-11月。
禁忌
《中华本草》
孕妇及体虚者忌服。
一、《本草汇言》胃虚、大肠不实、元真亏损者,不可概投。
二、《医林纂要》忌猪肉。
《中国药典》
孕妇慎用。
《中药大辞典》
孕妇及体虚者忌服。
一、《本草汇言》胃虚、大肠不实、元真亏损者,不可概投。
二、《医林纂要》忌猪肉。
《全国中草药汇编》
外用为主,内服宜慎。
药材原始形态
木鳖子,又名:木鳖藤。
多年生草质藤本,具膨大的块状根。茎有纵棱;卷须粗壮,与叶对生,单一,不分枝。叶互生,圆形至阔卵形,长7-14厘米,通常3浅裂或深裂,裂片略呈卵形或长卵形,全缘或具微齿,基部近心形,先端急尖,上面光滑,下面密生小乳突,3出掌状网脉;叶柄长5-10厘米,具纵棱,在中部或近叶片处具2-5腺体。花单性,雌雄同株,单生叶腋,花梗细长,每花具1片大型苞片,黄绿色;雄花:萼片5,革质,粗糙,卵状披针形,基部连合,花瓣5,浅黄色,基部连合,雄蕊5,愈合成3体;雌花:萼片线状披针形,花冠与雄花相似,子房下位。瓠果椭圆形,成熟后红色,肉质,外被软质刺灾,种子略呈扁圆形或近椭圆形,边缘四周具不规则的突起,呈龟板状,灰棕色。开花期间6-8月。结果期间9-11月。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