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老母草
赤眼老母草和爵床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赤眼老母草在《本经》里就已经记载过,为爵床科植物爵床的全草为爵床科植物爵床的全草。在中医上认为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积、活血止痛的功效和作用,在食用赤眼老母草需要注意的是①,过服亦克脾气。
赤眼老母草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赤眼老母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积、活血止痛的功效。对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疳积;湿热泻痢;疟疾;黄疸;浮肿;小便淋浊;筋肌疼痛;跌打损伤;痈疽疔疮;湿疹。都有良好的作用。
赤眼老母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截疟。用于感冒发热、疟疾、咽喉肿痛、小儿疳积、痢疾、肠炎、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乳糜尿;外用治痈疮疖肿、跌打损伤。的功效。主要作用为用于感冒发热、疟疾、咽喉肿痛、小儿疳积、痢疾、肠炎、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乳糜尿;外用治痈疮疖肿、跌打损伤。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食用赤眼老母草对《闽东本草》:入肝、胆有好处,微味道较苦,寒性较大赤眼老母草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每天本味药材用量在10-15克,鲜品30-60克,或捣汁,或把药磨成粉末,再用水冲后服用。外用,鲜品适量、捣烂药材敷于患处,或汤洗浴。食用举例:治感冒发热,咳嗽,喉痛:爵床五钱至一两。可以临床应用于治疗小儿肾炎。
禁忌
《中华本草》
过服亦克脾气、脾胃虚寒、气血两虚者不宜。
《中药大辞典》
一、《本草汇言》过服亦克脾气。
二、《闽东本草》脾胃虚寒,气血两虚者不宜。
概况
生境分部中药材植株生长于旷野草地和路旁的阴湿处。分布山东、浙江、江苏、江西、湖北、四川、云南、广东、福建及中国台湾省等地。
采收储藏
8-9月盛开花期间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采收后就可以炮制药材了,继续了解赤眼老母草炮制方法,采得后,除去泥土、杂质等,鲜用;或晒干用。 -《中华本草》
药材原始形态
一年生匍匐草本,高15-30厘米。茎方形,或具4-6梭,绿色,表面被灰白色细柔毛,尤以棱上较密,节稍膨大。叶对生;卵形、长椭圆形或广披针形,全缘,先端尖,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有短柔毛;叶柄长5-10毫米。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约2.5厘米;花小,萼片5,线状披针形或线形,边缘呈白色薄膜状,外围有苞片2枚,形状与萼同;花冠淡红色或带紫红色,较萼略长,上部唇形,上唇先瑞2浅裂,下唇先端3裂较深;雄蕊2枚着中药材植株生长于花筒部,花丝基部及着生处四周有细绒毛,药2室,1室不孕,并呈距状而下垂;雌蕊1,有毛,子房卵形,2室,花柱丝状,柱头头状,不明显。蒴果线形,先端短尖,基部惭狭,全体呈压扁状,淡棕色,表面上部具有白色短柔毛。种子卵圆形而微扁,径约1毫米,黑褐色,表面具有网状纹凸起。开花期间8-11月。
备注
一,用于外感发热,咳嗽,咽痛,可与蒲公英,白英,野菊花,枇杷叶等同用。可用于小儿肾炎水肿,可每天用鲜草一至二两,煎服,连续服用,肿退后,再根据辩证,服药调治。治疗疟疾,可单用本味中药材一两或鲜草三两,煎服,于疟发前3-4小时服下。对于疔疮痈肿,或扭伤肿痛等症,既可煎汤内服,有可捣烂外敷。
禁忌
《中华本草》
过服亦克脾气、脾胃虚寒、气血两虚者不宜。
《中药大辞典》
一、《本草汇言》过服亦克脾气。
二、《闽东本草》脾胃虚寒,气血两虚者不宜。
药材原始形态
一年生匍匐草本,高15-30厘米。茎方形,或具4-6梭,绿色,表面被灰白色细柔毛,尤以棱上较密,节稍膨大。叶对生;卵形、长椭圆形或广披针形,全缘,先端尖,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有短柔毛;叶柄长5-10毫米。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约2.5厘米;花小,萼片5,线状披针形或线形,边缘呈白色薄膜状,外围有苞片2枚,形状与萼同;花冠淡红色或带紫红色,较萼略长,上部唇形,上唇先瑞2浅裂,下唇先端3裂较深;雄蕊2枚着中药材植株生长于花筒部,花丝基部及着生处四周有细绒毛,药2室,1室不孕,并呈距状而下垂;雌蕊1,有毛,子房卵形,2室,花柱丝状,柱头头状,不明显。蒴果线形,先端短尖,基部惭狭,全体呈压扁状,淡棕色,表面上部具有白色短柔毛。种子卵圆形而微扁,径约1毫米,黑褐色,表面具有网状纹凸起。开花期间8-11月。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