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艾
家艾和艾叶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家艾在《本草经集注》里就已经记载过,为菊科植物艾的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在中医上认为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的功效和作用,在食用家艾需要注意的是阴虚血药性发药性发热者慎用。
家艾含有毒素,但毒性不强,需要谨慎服用。
家艾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家艾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的功效。对吐血;衄血;吃力血;便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心腹冷痛;泄泻久痢;霍乱转筋;带下;湿疹;疥癣;痔疮;痈疡都有良好的作用。
家艾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的功效。主要作用为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家艾含有毒素,但毒性不强,需要谨慎服用食用家艾对肝、脾、肾有好处,辛、味道较苦,性温和,属于有点小毒的药材,食用请注意适量家艾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每天本味药材用量在3-10克,或将本味中药材做成丸剂或者散剂使用,或捣汁。如果只是外用的,取适量本味中药材,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工捣烂药材敷于患处,或煎水熏洗,或炒药性发热性温和熨。食用举例:胶艾汤《金匮要略》:治血虚寒滞,月经过多。可以临床应用于治疗慢性肝炎。如果干品较多也可以自行储藏,置阴凉干燥处。
禁忌
《中华本草》
一、
二、《纲目》苦酒、香附为之使。
《中药大辞典》
阴虚血热者慎用。
一、《纲目》苦酒、香附为之使。
二、《本草备要》血热为病者禁用。
三、《本经逢原》阴虚火旺,血燥生热,及宿有失血病者为禁。
概况
生境分部生长于路旁、草地、野生的林下荒草地等处。亦有人工种植者。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
采收储藏
培育当年9月,第2年6月花未开时割取地上部分,摘取叶片嫩梢,晒干。采收后就可以炮制药材了,继续了解家艾炮制方法,一、艾叶拣去杂质,去梗,筛去灰屑。2.艾绒取晒干净艾叶碾碎成绒,拣去硬茎及叶柄,筛去灰屑。3.艾炭取净艾叶置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色,用醋喷洒,拌匀后过铁丝筛,未透者重炒,取出,晾凉,防止复燃,三日后贮存。每艾叶100斤,用醋15斤4.《本草衍义》干捣筛去青滓,取白,入石硫黄,为硫黄艾,灸家用。得米粉少许,可捣为末,入服食药。5.《纲目》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拣取净叶,扬去尘屑,入石臼内木杵捣熟,罗去渣滓,取白者再捣,至柔烂如绵为度,用时焙燥,则灸火得力。治妇人丸散,须以熟艾,用醋煮干捣成饼子,烘干再捣为末用,或以糯糊和作饼,及酒炒者皆不佳。洪氏《容斋随笔》云,艾难着力,若入白茯苓三、五片同碾,即时可作细末,亦一异也。 -《中华本草》
药材原始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茎直立,圆形,质硬,基部木质化,被灰白色软毛,从中部以上分枝。单叶,互生;茎下部的叶在开花时即枯萎;中部叶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暗绿色,稀被白色软毛,并密布腺点,下面灰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近茎顶端的叶无柄,叶片有时全缘完全不分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序总状,顶生,由多数头状花序集合而成;总苞苞片4-5层,外层较小,卵状披针形,中层及内层较大,广椭圆形,边缘膜质,密被绵毛;花托扁平,半球形,上生雌花及两性花10余朵;雌花不甚发育,长约1厘米,无明显的花冠;两性花与雌花等长,花冠筒状,红色,顶端5裂;雄蕊5枚,聚药,花丝短,着中药材植株生长于花冠基部;花柱细长,顶端2分叉,子房下位,1室。瘦果长圆形。开花期间7-10月。
备注
一,本味中药材捣烂如绒,制成艾卷,艾柱,可做灸法之用。
二,口服大量艾叶制剂后,约半小时即出现中毒症状:喉干口渴,胃肠不适,恶心,呕吐,继而全身无力,头晕耳鸣,四肢震颤乃至痉挛中枢神经系统高度兴奋引起,痉挛发作后全身肌肉弛缓,缺乏张力,甚至瘫痪。由于神经反射及血管本身受损,可招致子宫充血,出血,孕妇甚至流产。亦可引起肝细胞代谢障碍,而致中毒性黄疸和肝炎。由于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痊愈后亦常有健忘,幻觉等后遗症。慢性中毒者则有感觉过敏,共济失调,幻想,神经炎,癫痫样痉挛等症状出现。
三,如遇口服中毒者,首先清洗胃肠道,用骨炭粉吸收,并置病人于安静及光线较暗之房内,避免外来刺激,给予镇静剂,保护肝脏机能,以及其他一般内科常规对症治疗。
禁忌
《中华本草》
一、
二、《纲目》苦酒、香附为之使。
《中药大辞典》
阴虚血热者慎用。
一、《纲目》苦酒、香附为之使。
二、《本草备要》血热为病者禁用。
三、《本经逢原》阴虚火旺,血燥生热,及宿有失血病者为禁。
药材原始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茎直立,圆形,质硬,基部木质化,被灰白色软毛,从中部以上分枝。单叶,互生;茎下部的叶在开花时即枯萎;中部叶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暗绿色,稀被白色软毛,并密布腺点,下面灰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近茎顶端的叶无柄,叶片有时全缘完全不分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序总状,顶生,由多数头状花序集合而成;总苞苞片4-5层,外层较小,卵状披针形,中层及内层较大,广椭圆形,边缘膜质,密被绵毛;花托扁平,半球形,上生雌花及两性花10余朵;雌花不甚发育,长约1厘米,无明显的花冠;两性花与雌花等长,花冠筒状,红色,顶端5裂;雄蕊5枚,聚药,花丝短,着中药材植株生长于花冠基部;花柱细长,顶端2分叉,子房下位,1室。瘦果长圆形。开花期间7-10月。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