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疮草
瓜疮草和粟米草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瓜疮草在本味中药材目前最早的记录于《植物名实图考》,云:"粟米草,江西田野中有之,铺地细茎似篇蓄而瘦,有节;三四叶攒生长一处;梢端时间开小黄花如粟,近根色淡红;根亦细韧,"根据以上记载及其附图,所述与今粟米草相符,为粟米草科植物粟米草或簇花粟米草的全草为粟米草科植物粟米草或簇花粟米草的全草。在中医上认为具有清热化湿、解毒消肿的功效和作用,在食用瓜疮草需要注意的是忌辣椒、烧酒及姜、葱。
瓜疮草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瓜疮草具有清热化湿、解毒消肿的功效。对腹痛泄泻;痢疾;感冒咳嗽;中暑;皮肤热疹;目赤肿痛;疮疖肿毒;毒蛇咬伤;烧烫伤都有良好的作用。
瓜疮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用于腹痛泻泄、感冒咳嗽、皮肤风疹;外用治眼结膜炎、疮疖肿毒。的功效。主要作用为用于腹痛泻泄、感冒咳嗽、皮肤风疹;外用治眼结膜炎、疮疖肿毒。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淡,属于性味平和的一味中药材瓜疮草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每天本味药材用量在10-30克。如果只是外用的,取适量本味中药材,鲜品捣烂药材敷于患处或塞鼻。
禁忌
《中华本草》
《贵州民间药物》忌辣椒、烧酒及姜、葱。
概况
生境分部。
一、生阴湿处或田边。
二、草中药材植株生长于旷野或海岸沙地上。
一、
二、
采收储藏
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药材原始形态
一、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全体是没有毛的。茎铺散,多分枝。基生叶莲座状,倒披针形;茎生叶常3-5片轮生或对生,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
一、5-3厘米,宽3-7毫米;叶柄短或近无柄。二歧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柄长2-6毫米;萼片5,宿存,椭圆形或近圆形;无花瓣;雄蕊3;子房上位,心皮3。蒴果卵圆形或近球形,长约2毫米,3瓣裂。种子多数,肾形,黄褐色,有多数瘤状突起。花结果期间8-9月。
2.与粟米草的区别在于:叶片匙形、线状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1-2.5厘米,宽3-6毫米,基部狭长,先端钝或急尖,边缘中部以上有疏离小齿。花簇生;种子表面有颗粒状突起,具假种皮和种阜;宿萼稍长于果实。
备注
一,同属植物簇花粟米草米碎草,圆根草Mollugo oppositifolia L.[M. spergula L.]与上种同等入药。
禁忌
《中华本草》
《贵州民间药物》忌辣椒、烧酒及姜、葱。
药材原始形态
一、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全体是没有毛的。茎铺散,多分枝。基生叶莲座状,倒披针形;茎生叶常3-5片轮生或对生,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
一、5-3厘米,宽3-7毫米;叶柄短或近无柄。二歧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柄长2-6毫米;萼片5,宿存,椭圆形或近圆形;无花瓣;雄蕊3;子房上位,心皮3。蒴果卵圆形或近球形,长约2毫米,3瓣裂。种子多数,肾形,黄褐色,有多数瘤状突起。花结果期间8-9月。
2.与粟米草的区别在于:叶片匙形、线状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1-2.5厘米,宽3-6毫米,基部狭长,先端钝或急尖,边缘中部以上有疏离小齿。花簇生;种子表面有颗粒状突起,具假种皮和种阜;宿萼稍长于果实。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