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中珠
石中珠是猪鬃草的别名其实是同一种中药材,在中医上认为具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的功效和作用。
石中珠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石中珠具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的功效。对感冒发热;肺热咳嗽;湿热泄泻;痢疾;淋浊;带下;乳痈;瘰疬;疔毒;烫伤;毒蛇咬伤都有良好的作用。
石中珠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咳嗽咯血、肝炎、肠炎、痢疾、尿路感染、急性肾炎、乳腺炎;外用治疔疮、烧烫伤。的功效。主要作用为用于感冒发热、咳嗽咯血、肝炎、肠炎、痢疾、尿路感染、急性肾炎、乳腺炎;外用治疔疮、烧烫伤。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食用石中珠对《泉州本草》:入肝、肾有好处,淡,凉石中珠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每天本味药材用量在15-30克,或也可以用本味中药材把握好本味药材用量以后用来泡酒喝。如果只是外用的,取适量本味中药材,煎煮后洗于患处或身体即可,或将药材磨成粉末状,加水调成糊状,涂抹与患处。食用举例:治肺热吐血:猪鬃草、红茅草、三匹风。
药材原始形态
一、铁线蕨
多年生草本,高达20-50厘米。须根密生,淡褐色。根或茎横行,黄褐色,密被淡褐色鳞片。叶近生;叶柄细弱,基部有鳞片,紫黑色,有光泽,约与叶片等长;叶为1-3回羽状复叶,下部为3回。中部为2回,上部为1回:羽片8-13对,互生,有柄,接近基部的1对最大,2回羽状复叶有小柄,末回小羽片宽约3-3.5毫米,大部为扇形,基部楔形,有小柄,上边沿常有不规则的深裂,裂片钝头,不育的裂片也有小牙齿,叶为薄草质,淡绿色,两面光滑,叶脉明显。囊群盖由羽片顶端的边沿向下反折而成,常一羽片有3-7个,长方形,褐色,边白色,膜质,孢子囊群圆形至横矩圆形,稍弯曲,无柄,孢子微小,淡黄色。
喜中药材植株生长于阴湿的溪边石上,或有松林的坡地上。分布广东、广西、福建、中国台湾省、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山西等地。
二、白背铁线蕨
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根或茎细长,横走,先端被卵状披针形鳞片,暗棕色,下面生须状短根,淡棕色。叶远生;叶柄圆而细弱,有光泽,紫褐色,长10-20厘米,除基部外是没有毛的:叶片三角状卵圆形,长10-15厘米,宽7-10厘米。3回羽状复叶;羽片在顶片下3-5对,基部羽片最大,三角状披针形,长7厘米,宽3-4厘米;小羽片矩圆形,有柄,钝头;有末次小羽片1-4对,扇形,长宽各4-7毫米,圆头,边缘为具芒的锯齿状,有柄;叶厚革质,上面是没有毛的,绿色,下面多少被粉;叶脉扇状分离。孢子囊在每束次小羽片上1枚,囊群盖棕色,圆肾形,长2-3毫米。
中药材植株生长于山地溪边阴湿石上。分布云南、四川、陕西、甘肃、山西、河北等地。
此外,尚有同属植物半月形铁线蕨和铁角蕨科植物云南铁角蕨的全草亦作猪鬃草使用。前者分布华南、西南等地;后者分布云南,详见凤尾猪鬃草条。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