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黄刺
大山黄刺、和小檗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大山黄刺、在《唐本草》里就已经记载过,为小檗科植物华西小檗等多种同属植物的根和茎、枝为小檗科植物大叶小檗、细叶小檗或日本小檗的根及茎枝。在中医上认为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和作用。
大山黄刺、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大山黄刺、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对湿热泄泻;痢疾;口舌生疮;咽痛喉痹;目赤肿痛;痈肿疮疖都有良好的作用。
大山黄刺、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细菌性痢疾、胃肠炎、副伤寒、消化不良、黄疸、肝硬化腹水、泌尿系感染、急性肾炎、扁桃体炎、口腔炎、支气管炎;外用治中耳炎、目赤肿痛、外伤感染。的功效。主要作用为用于细菌性痢疾、胃肠炎、副伤寒、消化不良、黄疸、肝硬化腹水、泌尿系感染、急性肾炎、扁桃体炎、口腔炎、支气管炎;外用治中耳炎、目赤肿痛、外伤感染。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食用大山黄刺、对肺、肝、脾有好处,味道较苦,寒性较大大山黄刺、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每天本味药材用量在3-9克,或把药磨成粉末,再用水冲后服用。如果只是外用的,取适量本味中药材,煎水滴眼,或洗患处。可以临床应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
概况
生境分部均中药材植株生长于干燥的山坡或石灰岩地区向阳坡地灌木丛中。前两种后两种
采收储藏
春、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药材原始形态
1、豪猪刺 常绿有刺灌木,高1-2米。茎丛生,老枝灰黄色,具槽;幼枝淡黄色,表面散布黑色细小疣点,刺3叉,长2-3.5厘米,粗壮坚硬,形似豪猪刺,故名。叶革质,常5片丛生,披针形或倒披针形以至窄椭圆形,长3-8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边缘具刺齿。夏、秋开淡黄色花,约15-30朵簇中药材植株生长于叶腋。花梗长8-15毫米;小苞片3,卵形或披针形;萼片6,花瓣状,排成2轮;花瓣长椭圆形,顶端微凹;胚珠单生。浆果椭圆形,熟时蓝黑色,表面被淡蓝色粉,有宿存花柱。种子1粒,椭圆形。(图10-7-1
2、小黄连刺 落叶或半常绿小灌木,植株较豪猪刺矮。主根粗壮,根皮棕褐色,断面鲜黄色。枝丛出,多分枝,幼枝红褐色,微有柔毛,有槽,刺3分叉,细瘦,长1-2厘米。叶亦较小,倒披针形至窄倒卵形,长0.8-2厘米,宽0.2-0.6厘米,全缘。春季开金黄色花,3至多朵成密生花簇。浆果圆球形,粉红色,有宿存短花柱。(图10-7-2)
3、细叶小檗 落叶灌木,高1-2米。根粗大坚硬,金黄色。枝灰褐色,有槽及疣状突起。刺短小,不明显,长4-9毫米,分3叉,不分叉或无刺。叶窄倒披针形,长1.5-4厘米,宽5-10毫米,先端急尖,渐尖或有短刺尖头,基部渐窄,全缘或前部有齿。夏、秋开黄色小花,集成腋生的总状花序。浆果长圆形,鲜红色。(图10-7-3)
4、黄芦木(大叶小檗) 落叶灌木,高1-3米。枝灰黄色或灰色,微有棱槽,节处有3-5叉的锐刺;叶矩圆形、卵形或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渐窄,边缘有刺状细密锯齿,纸质,下面有时被白粉。夏季开淡黄色花,总状花序。浆果椭圆形,红色,顶无宿存花柱。(图10-7-4)
备注
同属植物均同作小檗(三颗针)入药。习用者有如下数种:
1,直序小檗Berberis dasytachya Maxim.幼枝常带红色,老枝灰黄色,有稀疏细小疣状突起。叶近圆形,矩圆形或宽椭圆形,长3-6厘米,宽二、5-4厘米,先端圆或钝,基部圆形,边缘亦有刺状细密锯齿,质厚,下面无白粉。总状花序直立,细瘦,连总梗长6-7厘米。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青海,河南等省区。
2,刺黑珠Berberis sargentiana Schneid.幼枝浅红色,老枝深红色。刺坚硬,有槽。叶矩圆状椭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4-十、厘米,宽一、5-二、5厘米,边缘有刺状齿,革质。花簇生。浆果矩圆形或矩椭圆形,黑色,无白粉。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等省。本味中药材茎含小檗碱。
3,长叶小檗Berberis virgetorum Schneid.枝灰黄色,略有棱角;刺不分叉,有槽,长1-二、5厘米。叶矩圆状菱形,长三、5-十、厘米,宽一、5-三、5厘米,先端短渐尖或微钝,基部渐窄成叶柄,全缘或有时略成波状,下面有白粉。花序总状。浆果无宿存花柱。分布于浙江,江西,广东,广西等省区。其根含小檗碱约一、52%,茎,枝约含0.98%。
4,石妹刺(大黄连刺)Berberis pruinosa Franch.枝刺粗壮,长达4厘米,叶椭圆形或矩圆形,长3-5厘米,宽1-2厘米,叶缘有刺状齿,下面灰白色。浆果灰蓝黑色,有白粉。分布于云南省。
5,毛叶小檗Berberis brachypoda Maxim.小枝黄灰色,有柔毛,刺常3叉。叶簇生,倒卵形至椭圆形,长3-8厘米,端尖,缘有密刺齿,两面均有柔毛,下面更密。穗形总状花序直立,与叶等长。浆果血红色,稍有粉。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
其他,尚有刺红珠Berberis dictyophylla Franch.(贵州)及其变种Berberis dictyophylla Franch. var. eprunosa Schneid.(西藏);鸡脚刺Berberis chengii Chen(湖南,广东,云南);昆明鸡脚黄连Berberis kunmingensis C. Y. Wu(云南);黑果小檗Berberis heteropoda Schrenk.(新疆);尖叶小檗Berberis subacuminata Schneid.(四川);刺檗Berberis thunbergii DC.(东北,湖南,广东);锥花小檗Berberis aggregata Schneid.(甘肃);歪头小檗Berberis diaphana Maxim.(甘肃);甘肃小檗Berberis kansuensis Schneid.(甘肃)等亦供药用,功效相似,品质的好坏,视小檗碱含量多少而定。一般以根黄色而味苦者为佳。
药材原始形态
1、豪猪刺 常绿有刺灌木,高1-2米。茎丛生,老枝灰黄色,具槽;幼枝淡黄色,表面散布黑色细小疣点,刺3叉,长2-3.5厘米,粗壮坚硬,形似豪猪刺,故名。叶革质,常5片丛生,披针形或倒披针形以至窄椭圆形,长3-8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边缘具刺齿。夏、秋开淡黄色花,约15-30朵簇中药材植株生长于叶腋。花梗长8-15毫米;小苞片3,卵形或披针形;萼片6,花瓣状,排成2轮;花瓣长椭圆形,顶端微凹;胚珠单生。浆果椭圆形,熟时蓝黑色,表面被淡蓝色粉,有宿存花柱。种子1粒,椭圆形。(图10-7-1)
2、小黄连刺 落叶或半常绿小灌木,植株较豪猪刺矮。主根粗壮,根皮棕褐色,断面鲜黄色。枝丛出,多分枝,幼枝红褐色,微有柔毛,有槽,刺3分叉,细瘦,长1-2厘米。叶亦较小,倒披针形至窄倒卵形,长0.8-2厘米,宽0.2-0.6厘米,全缘。春季开金黄色花,3至多朵成密生花簇。浆果圆球形,粉红色,有宿存短花柱。(图10-7-2)
3、细叶小檗 落叶灌木,高1-2米。根粗大坚硬,金黄色。枝灰褐色,有槽及疣状突起。刺短小,不明显,长4-9毫米,分3叉,不分叉或无刺。叶窄倒披针形,长1.5-4厘米,宽5-10毫米,先端急尖,渐尖或有短刺尖头,基部渐窄,全缘或前部有齿。夏、秋开黄色小花,集成腋生的总状花序。浆果长圆形,鲜红色。(图10-7-3)
4、黄芦木(大叶小檗) 落叶灌木,高1-3米。枝灰黄色或灰色,微有棱槽,节处有3-5叉的锐刺;叶矩圆形、卵形或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渐窄,边缘有刺状细密锯齿,纸质,下面有时被白粉。夏季开淡黄色花,总状花序。浆果椭圆形,红色,顶无宿存花柱。(图10-7-4)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