蕗草
蕗草和甘草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蕗草在《本草》里就已经记载过,为豆科植物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的根及根或茎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状茎。在中医上认为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和作用,在食用蕗草需要注意的是不宜与京大戟、芫花、味道有点甜味味道有点甜味甘遂同用。
蕗草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蕗草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对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都有良好的作用。
蕗草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炙甘草能补脾益气。主治咽喉肿痛、咳嗽、脾胃虚弱、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炎、癔病、痈疖肿毒、药物及食物中毒。的功效。主要作用为主治咽喉肿痛、咳嗽、脾胃虚弱、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炎、癔病、痈疖肿毒、药物及食物中毒。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食用蕗草对心、肺、脾、胃 有好处,味道有点甜味甘,属于性味平和的一味中药材蕗草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每天本味药材用量在2-6克,调和诸药本味药材用量宜小,作为主药本味药材用量宜稍大,可用10克左右,本药材常用中毒抢救,可用30-60克。凡入补益药中宜炙用,入清泻药中宜生用。如果只是外用的,取适量本味中药材,煎煮后洗于患处或身体即可、渍,或把药磨成粉末,再用水冲后服用敷于患处。食用举例:炙甘草汤《伤寒论》:心阴两虚。可以临床应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如果干品较多也可以自行储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禁忌
《中华本草》
一、《医学入门》痢疾初作,不可用。
二、《药品化义》味厚而太甜,补药中不宜多用,恐恋膈不思食也。
三、《本草正》中满者勿加,恐其作胀,速下者勿入,恐其缓功。
《中国药典》
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
《中药大辞典》
实证中满腹胀忌服。
一、《本草经集注:术,干漆、苦参为之使。恶远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四物。
二、《医学入门》痢疾初作,不可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不宜与甘遂、大戟、芫花、海藻同用。
概况
生境分部中药材植株生长于干燥草原及向阳山坡。
采收储藏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茎基,枝叉须根,截成适当长短的段晒至半干,打成小捆,再晒至全干。采收后就可以炮制药材了,继续了解蕗草炮制方法,1.甘草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时,捞出,润透切片,晾干。2.蜜炙甘草取甘草片,加炼熟的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变为深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甘草片100斤,用炼熟蜂蜜25-30斤3.《雷公炮炙论》凡使甘草,须去头尾尖处,用酒浸蒸,从巳至午出,暴干,细锉使。一斤用酥七两,涂上炙,酥尽为度。又先炮令内外赤黄用良。4.《纲目》方书炙甘草皆用长流水蘸湿炙之,至熟刮去赤皮。或用浆水炙熟。5.《得配本草》粳米拌炒,或蜜炙用。 -《中华本草》
药材原始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粗壮,呈圆柱形,味甜,外皮红棕色或暗棕色。茎直立,基部带木质,被白色短毛和刺毛状腺体。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长约6厘米,托叶早落;小叶7-17片,卵状椭圆形,长2-5.5厘米,宽1-3厘米,先端钝圆,基部浑圆,两面被腺体及短毛。夏日叶腋抽出总状花序,花密集;花萼钟状,被短毛和刺毛状腺体;蝶形花冠淡红紫色,长1.4-2.5厘米,旗瓣大,矩状椭圆形,基部有短爪,翼瓣及龙骨瓣均有长爪,二体雄蕊。荚果条状长圆形,常密集,有时呈镰状以至环状弯曲,宽6-9毫米,密被棕色刺毛状腺体;种子2-8粒,扁圆形或稍肾形。
备注
一、商品甘草主要分东甘草和西甘草两大类,东甘草主产于东北及内蒙古东北部,原植物主要系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西甘草主产于西北的内蒙古西部,甘肃南部,青海东部,山西及陕西北部,原植物也是此种。
二、西甘草之产于新疆及甘肃西北部的,除甘草外,尚有:
一,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分布于新疆。根成分与甘草相似。
二,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根在当地与甘草及光甘草均作甘草入药。分布于新疆及甘肃西北部。
三,黄甘草Glycyrrhiza kanscensis Chang et Pang, mss.,分布于甘肃及新疆。质地较甘草烧次。
禁忌
《中华本草》
一、《医学入门》痢疾初作,不可用。
二、《药品化义》味厚而太甜,补药中不宜多用,恐恋膈不思食也。
三、《本草正》中满者勿加,恐其作胀,速下者勿入,恐其缓功。
《中国药典》
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
《中药大辞典》
实证中满腹胀忌服。
一、《本草经集注:术,干漆、苦参为之使。恶远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四物。
二、《医学入门》痢疾初作,不可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不宜与甘遂、大戟、芫花、海藻同用。
药材原始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粗壮,呈圆柱形,味甜,外皮红棕色或暗棕色。茎直立,基部带木质,被白色短毛和刺毛状腺体。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长约6厘米,托叶早落;小叶7-17片,卵状椭圆形,长2-5.5厘米,宽1-3厘米,先端钝圆,基部浑圆,两面被腺体及短毛。夏日叶腋抽出总状花序,花密集;花萼钟状,被短毛和刺毛状腺体;蝶形花冠淡红紫色,长1.4-2.5厘米,旗瓣大,矩状椭圆形,基部有短爪,翼瓣及龙骨瓣均有长爪,二体雄蕊。荚果条状长圆形,常密集,有时呈镰状以至环状弯曲,宽6-9毫米,密被棕色刺毛状腺体;种子2-8粒,扁圆形或稍肾形。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