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花

孔雀花

孔雀花和翠云草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孔雀花在本味中药材入药目前最早的记录于《百草镜》,1.《群芳谱》里就已经记载过,云:“性好,色苍翠可爱,细叶柔茎,重重碎蹩,俨若翠钿,其根遇土便生长,见日则消,栽于虎刺,芭蕉,秋海棠下极佳,”2.《纲目拾遗》里就已经记载过,谓:“其草独茎成瓣,细叶攒簇,叶上有翠斑,”3.《植物名实图考》里就已经记载过,亦云:“翠云草生长山石间,绿茎小叶,青翠可爱,《群芳谱》里就已经记载过,录之,人多种于石供及阴湿地为玩,江西土医谓之龙须,滇南谓之剑柏,皆云能舒筋活络,”综上所述,并据《植物名实,为卷柏科植物翠云草的全草为卷柏科植物翠云草的全草。在中医上认为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止血的功效和作用。

孔雀花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孔雀花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止血的功效。对黄疸;痢疾;泄泻;水肿;淋病;筋骨痹痛;吐血;咳血;便血;外伤出血;痔漏;烫火伤;蛇咬伤都有良好的作用。

孔雀花具有清热利湿、止血、止咳。用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肠炎、痢疾、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风湿关节痛、肺结核咯血;外用治疖肿、烧烫伤、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的功效。主要作用为用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肠炎、痢疾、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风湿关节痛、肺结核咯血;外用治疖肿、烧烫伤、外伤出血、跌打损伤。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味道有点甜味甘、淡,凉孔雀花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每天本味药材用量在10-30克,鲜品可用至60克。如果只是外用的,取适量本味中药材,晾晒成干品或炒炭存性,把药磨成粉末,再用水冲后服用,调敷于患处,或鲜品捣烂药材敷于患处。食用举例:本味中药材青绿苍翠,重重碎蹙,或匍匐在地,或倒悬山石,俨若翠钿云翘,故名翠云草。

概况

生境分部中药材植株生长于山谷林下或溪边阴湿处以及岩洞石缝内。

采收储藏

中药材四季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原始形态

多年生草本。主茎伏地蔓生,长30-60厘米,有细纵沟,侧枝疏生并多次分叉,分枝处常生不定根。叶二型,在枝两侧及中间各2行;侧叶卵形,长2-2.5毫米,宽1-1.2毫米,基部偏斜心形,先端尖,边缘全缘,或有小齿;中叶质薄,斜卵状披针形,长1.5-1.8毫米,宽0.6-0.8毫米,基部偏斜心形,淡绿色,先端渐尖,边缘全缘或有小齿,嫩叶上面呈翠蓝色。孢子囊穗四棱形,单中药材植株生长于小枝顶端,长0.5-2厘米;孢子叶卵圆状三角形,长约2毫米,宽约0.8毫米,先端长渐尖,龙骨状,4列覆瓦状排列。孢子囊圆肾形,大孢子囊极少,生在囊穗基部,小孢子囊生在囊穗基部以上;孢子二型。孢子期8-10月。

药材原始形态

多年生草本。主茎伏地蔓生,长30-60厘米,有细纵沟,侧枝疏生并多次分叉,分枝处常生不定根。叶二型,在枝两侧及中间各2行;侧叶卵形,长2-2.5毫米,宽1-1.2毫米,基部偏斜心形,先端尖,边缘全缘,或有小齿;中叶质薄,斜卵状披针形,长1.5-1.8毫米,宽0.6-0.8毫米,基部偏斜心形,淡绿色,先端渐尖,边缘全缘或有小齿,嫩叶上面呈翠蓝色。孢子囊穗四棱形,单中药材植株生长于小枝顶端,长0.5-2厘米;孢子叶卵圆状三角形,长约2毫米,宽约0.8毫米,先端长渐尖,龙骨状,4列覆瓦状排列。孢子囊圆肾形,大孢子囊极少,生在囊穗基部,小孢子囊生在囊穗基部以上;孢子二型。孢子期8-10月。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

上一篇:海棠
下一篇:银丝藤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