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熊
狗熊和熊胆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狗熊在《药性论》里就已经记载过,为熊科动物黑熊及棕熊的胆囊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胆囊。在中医上认为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杀虫止血的功效和作用,在食用狗熊需要注意的是①,恶防己、地黄。
狗熊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狗熊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杀虫止血的功效。对湿热黄疸;暑湿泻痢;热病惊痫;目赤翳障;喉痹;鼻蚀;疔疮;痔漏;疳疾;蛔虫、多种出血都有良好的作用。
狗熊具有清热解毒、明目、止痉。用于小儿热盛惊风、癫痫、抽搐、黄疸;外用治痈肿、痔疮、目赤云翳。的功效。主要作用为用于小儿热盛惊风、癫痫、抽搐、黄疸;外用治痈肿、痔疮、目赤云翳。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食用狗熊对入肝、胆、睥、胃一、《纲目》:手少阴、厥阴,足阳明、《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胆、《本草求真》:入心、肝,兼入脾、大肠有好处,味道较苦,寒性较大狗熊内服,将本味中药材做成丸剂或者散剂使用散,0.2-0.5克。如果只是外用的,取适量本味中药材,将药材磨成粉末状,加水调成糊状,涂抹与患处或点眼。食用举例:治小儿惊痫:熊胆二大豆许,和乳汁及竹沥服。
禁忌
《中华本草》
虚证禁服。
《中药大辞典》
一、《药性论》恶防己、地黄。
二、《本经逢原》凡实热之证,用之咸宜,苟涉虚象,便当严禁。
概况
生境分部主产云南、黑龙江、吉林。此外,贵州、四川、青海、西藏、新疆、甘肃、湖北、湖南、陕西、福建等地亦产。
采收储藏
胆囊取出后,要将胆囊管口扎紧,剥去胆囊外附着的油脂,用木板夹扁,置通风处阴干,或置石灰缸中干燥。我国已能人工活取熊胆汁,通过手术造成熊胆囊瘘管,定期接取胆汁,并净胆汁制成熊胆粉以供药用。采收后就可以炮制药材了,继续了解狗熊炮制方法,去净皮膜,研成细末用。 -《中华本草》
药材原始形态
一、黑熊《纲目》,又名:熊《诗经》,猪熊《尔雅翼》,狗熊《广东新语》,黑瞎子、登仓、狗驼子。
体长1.5-1.7米,尾长10-16厘米,体重130-250公斤。身体肥大,头宽,吻部略短,耳大而圆,被长毛,颈侧毛尤长。四肢粗壮;5趾均有爪,前足爪长于后足爪;前足腕部肉垫和掌部肉垫相接,相接间有棕色短毛分隔;后足跖部肉垫肥厚,其内侧无距毛。全身被黑毛,毛基灰黑色,毛尖乌黑,绒毛灰黑色。面部毛近于棕黄色,下颏白色。胸部有一明显的新月形白斑。
栖于森林,有冬季睡眠习性。多白天活动,能直立行走,善爬树和游泳,多独居。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以东北及华北较多。
二、棕熊,又名:罴《诗经》,黄熊陆玑《诗疏》,猳罴《尔雅》郭璞注,马熊《尔雅翼》,人熊《纲目》。
体大,长约2米,肩高1米,体重200公斤左右。头圆而宽,吻长,鼻宽,耳大,肩部隆起。四肢粗大,5趾;前足爪较后足爪长,前足腕部的肉垫细小,后足跖部的肉垫宽厚,并在其内侧具距毛。尾短。全身为棕黑色,头部较浅,稍带褐色;腹面毛色比背部浅暗;四肢黑色;有些幼兽有一白色的环,自胸部向上延伸至颈背。
生活习性与上种相近。分布东北、华北和陕西、四川、云南、青海、新疆、甘肃等地。
以上两种动物的足掌熊掌、肉(熊肉)、筋(熊筋)、骨(熊骨)、脑(熊脑)、脂肪(熊脂)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禁忌
《中华本草》
虚证禁服。
《中药大辞典》
一、《药性论》恶防己、地黄。
二、《本经逢原》凡实热之证,用之咸宜,苟涉虚象,便当严禁。
药材原始形态
一、黑熊《纲目》,又名:熊《诗经》,猪熊《尔雅翼》,狗熊《广东新语》,黑瞎子、登仓、狗驼子。
体长1.5-1.7米,尾长10-16厘米,体重130-250公斤。身体肥大,头宽,吻部略短,耳大而圆,被长毛,颈侧毛尤长。四肢粗壮;5趾均有爪,前足爪长于后足爪;前足腕部肉垫和掌部肉垫相接,相接间有棕色短毛分隔;后足跖部肉垫肥厚,其内侧无距毛。全身被黑毛,毛基灰黑色,毛尖乌黑,绒毛灰黑色。面部毛近于棕黄色,下颏白色。胸部有一明显的新月形白斑。
栖于森林,有冬季睡眠习性。多白天活动,能直立行走,善爬树和游泳,多独居。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以东北及华北较多。
二、棕熊,又名:罴《诗经》,黄熊陆玑《诗疏》,猳罴《尔雅》郭璞注,马熊《尔雅翼》,人熊《纲目》。
体大,长约2米,肩高1米,体重200公斤左右。头圆而宽,吻长,鼻宽,耳大,肩部隆起。四肢粗大,5趾;前足爪较后足爪长,前足腕部的肉垫细小,后足跖部的肉垫宽厚,并在其内侧具距毛。尾短。全身为棕黑色,头部较浅,稍带褐色;腹面毛色比背部浅暗;四肢黑色;有些幼兽有一白色的环,自胸部向上延伸至颈背。
生活习性与上种相近。分布东北、华北和陕西、四川、云南、青海、新疆、甘肃等地。
以上两种动物的足掌(熊掌、肉(熊肉)、筋(熊筋)、骨(熊骨)、脑(熊脑)、脂肪(熊脂)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