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薯

蕨薯

蕨薯和肾蕨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蕨薯在《广西药植图志》里就已经记载过,为肾蕨科植物肾蕨的根或茎、叶或全草为骨碎补科植物肾蕨的叶或全草。在中医上认为具有清热利湿、通淋止咳、消肿解毒的功效和作用。

蕨薯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蕨薯具有清热利湿、通淋止咳、消肿解毒的功效。对感冒发热;肺热咳嗽;黄疸;淋浊;小便涩痛;泄泻;痢疾;带下;疝气;乳痈;瘰疬;烫伤;刀伤;淋巴结炎;体癣;睾丸炎都有良好的作用。

蕨薯具有清热利湿、宁肺止咳、软坚消积。用于感冒发热、咳嗽、肺结核咯血、痢疾、急性肠炎、小儿疳积、中毒性消化不良、泌尿系感染;外用治乳腺炎、淋巴结炎。的功效。主要作用为用于感冒发热、咳嗽、肺结核咯血、痢疾、急性肠炎、小儿疳积、中毒性消化不良、泌尿系感染;外用治乳腺炎、淋巴结炎。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食用蕨薯对《泉州本草》:入肝、肾、胃、小肠有好处,味道有点甜味甘、淡,微比较涩嘴,凉蕨薯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每天本味药材用量在6-15克,鲜品30-60克。如果只是外用的,取适量本味中药材,鲜全草或根或茎捣烂药材敷于患处。

概况

生境分部生山岩、溪边等湿处。分布西南、华南、海南岛、中国台湾省等地。

采收储藏

中药材四季均可挖取块茎,刮去鳞片,洗净,鲜用或晒干。或夏、秋季采取叶或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原始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或茎近直立,常生育扁圆形的肉质块茎。鳞片线形至披针形,黄褐色,透明。叶簇生,革质,长约65厘米,宽5-7厘米,线形至披针形。基部渐狭,1回羽状复叶;羽片无柄,互生,似镰状而钝,基部下侧呈心形,上侧呈耳形,且常盖覆叶轴之上,边缘有钝锯齿,叶脉羽状分枝;基部的羽片排列较疏,退化,短而略呈三角形,通常不生孢子囊;孢子囊群着中药材植株生长于侧脉上部分枝的顶端;孢子囊群盖肾形;孢子椭圆肾形。

本植物的块茎(马骝卵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药材原始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或茎近直立,常生育扁圆形的肉质块茎。鳞片线形至披针形,黄褐色,透明。叶簇生,革质,长约65厘米,宽5-7厘米,线形至披针形。基部渐狭,1回羽状复叶;羽片无柄,互生,似镰状而钝,基部下侧呈心形,上侧呈耳形,且常盖覆叶轴之上,边缘有钝锯齿,叶脉羽状分枝;基部的羽片排列较疏,退化,短而略呈三角形,通常不生孢子囊;孢子囊群着中药材植株生长于侧脉上部分枝的顶端;孢子囊群盖肾形;孢子椭圆肾形。

本植物的块茎(马骝卵)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

上一篇:大摇风
下一篇:马兰头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