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草
夜行草和挖耳草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夜行草在《滇南本草》里就已经记载过,为唇形科植物紫前黄芩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utellaria discolor Wall. Ex Benth,采收加工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为菊科植物烟管头草的全草。在中医上认为具有解表退热、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和作用,在食用夜行草需要注意的是,慢惊不宜服此药。
夜行草含有毒素,但毒性不强,需要谨慎服用。
夜行草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夜行草具有解表退热、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对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吐泻腹痛;虚劳咳嗽;热毒疮痈;中耳炎都有良好的作用。
夜行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痛、急性肠炎、痢疾、尿路感染、淋巴结结核;外用治疮疖肿毒、乳腺炎、腮腺炎、带状疱疹、毒蛇咬伤。的功效。主要作用为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痛、急性肠炎、痢疾、尿路感染、淋巴结结核;外用治疮疖肿毒、乳腺炎、腮腺炎、带状疱疹、毒蛇咬伤。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夜行草含有毒素,但毒性不强,需要谨慎服用味道较苦、辛,寒性较大。属于有点小毒的药材,食用请注意适量夜行草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每天本味药材用量在15-30克。外用,适理,捣汁滴耳。
禁忌
《中药大辞典》
《滇南本草》慢惊不宜服此药。
概况
生境分部中药材植株生长于路旁、山坡及森林边。分布东北、华北、华中、西南、西北等地。产于云南、四川等地。
采收储藏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原始形态
越年生直立草本。高60-90厘米。多分枝。全株被白色柔毛。单叶互生;基出叶阔大,花时脱落;下部叶篦状长椭圆形,长9-2-5厘米,宽4-6厘米,锐或钝尖,边缘具小锯齿或浅波状,叶基急狭,下延至柄,两面被有白毛,质薄;上部叶小形,广披针形,边缘浅齿,尖头,基部狭楔形,具短柄。头状花序顶生,初直立,开花时下垂,直径15毫米;苞叶多数,线状披针形,大小不一,长2-5厘米;总苞片淡绿色,多列,长7-8毫米,外片叶状,内片狭长椭圆形,钝尖,干膜质状;个花黄色,全为管状花;边缘花雌性,多列,花冠3-5齿裂,结实;中部花两性,结实,管稍粗大,花冠4-5裂,药基部箭形,花柱线形,稍扁平,圆头。瘦果线形,长4.5-5毫米,上有条纹,无冠毛。开花期间秋季。
本植物的根挖耳草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禁忌
《中药大辞典》
《滇南本草》慢惊不宜服此药。
药材原始形态
越年生直立草本。高60-90厘米。多分枝。全株被白色柔毛。单叶互生;基出叶阔大,花时脱落;下部叶篦状长椭圆形,长9-2-5厘米,宽4-6厘米,锐或钝尖,边缘具小锯齿或浅波状,叶基急狭,下延至柄,两面被有白毛,质薄;上部叶小形,广披针形,边缘浅齿,尖头,基部狭楔形,具短柄。头状花序顶生,初直立,开花时下垂,直径15毫米;苞叶多数,线状披针形,大小不一,长2-5厘米;总苞片淡绿色,多列,长7-8毫米,外片叶状,内片狭长椭圆形,钝尖,干膜质状;个花黄色,全为管状花;边缘花雌性,多列,花冠3-5齿裂,结实;中部花两性,结实,管稍粗大,花冠4-5裂,药基部箭形,花柱线形,稍扁平,圆头。瘦果线形,长4.5-5毫米,上有条纹,无冠毛。开花期间秋季。
本植物的根(挖耳草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