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蒜
猴蒜和毛茛是同一种中药材,是后者的别名,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叫法,猴蒜在《本草拾遗》里就已经记载过,为毛茛科植物毛茛的全草及根为毛茛科植物毛茛的全草及根。在中医上认为具有退黄、定喘、截疟、镇痛、消翳的功效和作用,在食用猴蒜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不作内服。
需要注意的是猴蒜为含有毒性较强中药材,食用需要咨询医师。
猴蒜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上介绍猴蒜具有退黄、定喘、截疟、镇痛、消翳的功效。对治黄疸;哮喘;疟疾;偏头痛;牙痛;鹤膝风;风湿关节痛;目生翳膜;瘰疬;痈疮肿毒都有良好的作用。
猴蒜具有利湿、消肿、止痛、退翳、截疟、杀虫。用于胃痛、黄疸、疟疾、淋巴结结核、翼状胬肉、角膜云翳、灭蛆、杀孑孓。的功效。主要作用为用于胃痛、黄疸、疟疾、淋巴结结核、翼状胬肉、角膜云翳、灭蛆、杀孑孓。来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何食用
食用猴蒜对肝、胆、心、胃有好处,辛、微味道较苦,性温和。有毒的中药材,切勿自行食用猴蒜如果只是外用的,取适量本味中药材,捣烂药材敷于患处患处或穴位,使局部发赤起泡时取去,或煎煮后洗于患处或身体即可。可以临床应用于防治传染性肝炎。
禁忌
《中华本草》
本味中药材有毒,一般不作内服。皮肤有破损及过敏者禁用,孕妇慎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一般不作内服。
概况
生境分部生长于河沟、池沼、水堤旁及阴湿的草丛中。全国大部地区有分布。
采收储藏
一般人工种植10个月左右,即在夏末秋初7-8月采收全草及根,洗净,阴干。鲜用可随采随用。
药材原始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白色细长毛,尤以茎及叶柄上为多。须根多数,肉质,细柱状。茎直立,高50-90厘米。基生叶具叶柄,柄长7-15厘米;叶片掌状或近五角形,长3-6厘米,宽4-7厘米,常作3深裂,裂片椭圆形至倒卵形,中央裂片又3裂,两侧裂片又作大小不等的2裂,先端齿裂,具尖头;茎生叶具短柄或无柄,3深裂,裂片倒卵形至菱状卵形,至茎上部裂片渐狭呈线状披针形,两面均有紧贴的灰白色细长柔毛。花与叶相对侧生,单一或数朵中药材植株生长于茎顶,具长柄;花直径2厘米;萼片5,长圆形或长卵形,先端钝圆,淡黄色,外密被白色细长毛;花瓣5,黄色,阔倒卵形或微凹,基部钝或阔楔形,具蜜槽;雄蕊多数,花药长圆形,纵裂,花丝扁平,与花药几等长;心皮多数,离生,柱头单一。聚合瘦果近球形或卵圆形,瘦果稍歪,卵圆形,表面淡褐色,两面稍隆起,密布细密小凹点,基部稍宽,边缘有狭边,顶端有短喙。开花期间4-8月。结果期间6-8月。
禁忌
《中华本草》
本味中药材有毒,一般不作内服。皮肤有破损及过敏者禁用,孕妇慎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一般不作内服。
药材原始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白色细长毛,尤以茎及叶柄上为多。须根多数,肉质,细柱状。茎直立,高50-90厘米。基生叶具叶柄,柄长7-15厘米;叶片掌状或近五角形,长3-6厘米,宽4-7厘米,常作3深裂,裂片椭圆形至倒卵形,中央裂片又3裂,两侧裂片又作大小不等的2裂,先端齿裂,具尖头;茎生叶具短柄或无柄,3深裂,裂片倒卵形至菱状卵形,至茎上部裂片渐狭呈线状披针形,两面均有紧贴的灰白色细长柔毛。花与叶相对侧生,单一或数朵中药材植株生长于茎顶,具长柄;花直径2厘米;萼片5,长圆形或长卵形,先端钝圆,淡黄色,外密被白色细长毛;花瓣5,黄色,阔倒卵形或微凹,基部钝或阔楔形,具蜜槽;雄蕊多数,花药长圆形,纵裂,花丝扁平,与花药几等长;心皮多数,离生,柱头单一。聚合瘦果近球形或卵圆形,瘦果稍歪,卵圆形,表面淡褐色,两面稍隆起,密布细密小凹点,基部稍宽,边缘有狭边,顶端有短喙。开花期间4-8月。结果期间6-8月。
中药材别名就是同种药材不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