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全国中草药汇编》里面关于海浮石的相关记录
拼音Hǎi Fú Shí
来源药材分海浮石和海石花两类。海浮石为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所形成的石块;海石花为胞科动物脊突苔虫Costazia aculeata Canu et Bassler或瘤苔虫Costazia costazii Audouin的干燥骨骼。海浮石全年可采,自海中捞出,拣净晒干。海石花夏秋自海中捞出,清水洗去盐质及泥沙,晒干。
性味咸、寒。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软坚散结。用于肺热咳嗽,痰稠色黄,咯血,支气管炎,淋巴结结核。
用法用量3~5钱。
备注(1)山东烟台产一种小海石,为海滨石灰华。系海水中溶解的碳酸钙等盐类围绕贝壳、贝壳碎片或其他砂砾等质点沉积而成。呈不规则块状。直径1~2厘米,表面凹凸不平,光滑,灰白色或灰黄色,有空洞而无细孔。质实体重,断面灰白色,无臭、味淡。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此外含有少量海水中所含的其他盐类。上海产者较大,直径2~4厘米,多圆形突起,断面可见层次。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以下是《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海浮石的相关记录
拼音Hǎi Fú Shí
别名水花(《本草拾遗》),海石(《丹溪心法》),水泡石(《东医宝鉴》),浮海石(《玉楸药解》),浮水石(《医林纂要》),羊肚石(《药材资料汇编》)。
出处《本草从新》
来源为火成岩类岩石浮石的块状物或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瘤苔虫等的骨胳。
原形态浮石(《千金方》)
性状①浮石
化学成分浮石化学组成有颇大的出入。一般是由铝、钾、钠的硅酸盐所成,亦即以SiO2为主要成分的类似玻璃组成的矿物。因多采自海水,则亦可能含有氯、镁等海水中存在的物质。
炮制海浮石:洗净晒干,碾碎。煅海浮石:取净海浮石置沙罐内,置炉火中煅透,取出,放凉,碾碎。
性味咸,寒。
归经入肺、肾经。
功能主治清肺火,化老痰,软坚,通淋。治痰热喘嗽,老痰积块,瘿瘤,瘰疬,淋病,疝气,疮肿,目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水飞点眼。
注意虚寒咳嗽忌服。
复方①治卒咳嗽不止:浮石二两。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饮下十丸,日三、四服。(《圣惠方》)
各家论述①朱震亨:"海石,治老痰积块,咸能软坚也。"
摘录《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