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大白顶草的相关记录
拼音Dà Bái Dǐnɡ Cǎo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大白顶草的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茎具纵条纹。叶互生,叶片长倒卵形,有不规则的羽状浑裂,裂片边缘具小尖齿。头状花序顶生,排成疏散的伞房状;总苞钟状,苞片线状披针形,基部有数枚线状小苞片;花多为管状,黄色,先端5裂。瘦果短,圆筒形,具纵棱,冠毛多数。花期春夏季。
生境分部生于村边路旁。分布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贵州草药》:"甘,平。"
功能主治《贵州草药》:"清热解毒。治小儿白口疮,疔疮。"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或捣汁搽。
摘录《中药大辞典》
以下是《中华本草》里面关于大白顶草的相关记录
拼音Dà Bái Dǐnɡ Cǎo
英文名Herb of Field Groundsel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田野千里光的全草。
原形态田野千里光 一年生草本,高20-40cm。茎直立,上部或全部多分枝,被微柔毛或近无毛。叶互生;叶片羽状深裂或不裂,长4-8cm,宽1-3.5cm,裂片3-5对,开展,多少条形,边缘有疏齿或无齿,基部常有扩大抱茎的耳郭,稍肥厚,两面无毛;上部叶常条形。头状花序,多数,在茎和枝端排成伞房状;梗细长,有条形短苞叶;总苞近钟状,长6-8mm,直径4-5mm;总苞片15-18个,条形,边缘膜质,先端尖,基部有数个短小苞叶;舌状花约10个,舌片知小,长约5mm;筒状花多数,黄色,先端5裂。瘦果,圆柱形,被短毛,长达2.5mm;冠毛白色,长约3mm。花期春、夏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荒地、村边路旁。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senecio alkaloids)。
毒性1.对肝脏之毒性 千里光生物碱主要之毒性为引起肝脏之病变,牛、马、羊、猪、鸡、鹅等食之皆可中毒,引起死亡。急性中毒乃严重之肝脏损害、坏死;慢性中毒则为进行的肝变性,乃至肝硬化,直至腹水、昏迷而死。主要病变可能是肝中央小叶静脉发生部分或完全的阻塞,故名肝静脉阻塞症(V.O.D.或HepaticVeno-occlusiveDi-sease),此外尚有肝中央小叶的出血性坏死、肝细胞的巨细胞症(Megalocytosis)。人类亦有食此植物而得病之报告。
鉴别本类生物碱引起肝脏毒性,在化学结构上必需具备3条:1.千里光原碱应有双键;饱和者如阔叶千里光碱(Platyphylline)即无肝脏毒性。2.千里光原碱上的伯醇基必需酯化,特别是形成环化酯后,方有毒性。3.酯的侧链上,至少有一个分支碳链。千里光原碱本身并无毒性。
性味味甘;性平;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小儿白口疮;疔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捣汁搽。
各家论述《贵州草药》:清热解毒。治小儿白口疮,疔疮。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