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全国中草药汇编》里面关于羊脂的相关记录
拼音Yánɡ Zhī
别名绵羊脂
来源偶蹄目牛科绵羊Ovis aries L.,以绵羊腹内脂肪入药。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
功能主治可做软膏基础原料。
备注羊毛脂:为软膏基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以下是《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羊脂的相关记录
拼音Yánɡ Zhī
出处《千金·食治》
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脂肪油。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羊肉"条。
化学成分含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棕榈酸及硬脂酸,也含少量的肉豆蔻酸;不饱和脂酸主要是油酸,也含少量的亚油酸。绵羊体脂的脂肪酸组成为:肉豆蔻酸4.0(3.8)%,棕榈酸28.3(27.8)密,硬脂酸13.5(14.7)彩,呷·六碳烯酸0.8(2.0)%,油酸50.8(46.3)%,十八碳二烯酸1.9(4.8)%,C20~C22不饱和脂酸0.7(0.6)%。脂肪的不皂化物多在1%以下。羊脂成分与牛脂相似,但羊脂比较坚硬,即含高级饱和脂酸甘油酯较多。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补虚,润燥,祛风,化毒。治虚劳羸瘦,肌肤枯憔,久痢,丹毒,疮癣。
用法用量内服:烊化冲。外用:熬膏敷。
注意《随息居饮食谱》:"外感不清,痰火内盛者均忌。"
复方①治产后诸病羸瘦:生地黄汁一升,生姜汁五升,羊脂二斤,白蜜五升。上四味,先煎地黄汁,令余五合。下羊脂煎,减半。次下姜,次下蜜,令如饴状。空肚,酒一升,取煎如鸡子大,投酒中饮,日三。(《古今录验方》地黄羊脂煎)
摘录《中药大辞典》
以下是《中华本草》里面关于羊脂的相关记录
拼音Yánɡ Zhī
英文名Goat or sheep fat
出处出自《千金·食治》
来源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脂肪油。
原形态1.山羊,体长1-1.2cm,体重10-35kg。头长,颈短,耳大,吻狭长。雌雄额部均有角1对,雄性者角大;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尖端略向后弯,角质中空,表面有环纹或前面呈瘤状。雄者颌下有总状长须。四肢细,尾短,不甚不垂。全体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黑、灰和黑白相杂等多种。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为饲养家畜之一,口种颇多。
化学成分山羊或绵羊的脂肪油,羊脂以甘油酯(glycerin ester)为主,含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棕榈酸(palmitic acid)及硬脂酸(stearic acid),也含少量的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oleic acid)及少量亚油酸(linoleic acid)。绵羊体脂的脂肪酸组成为:肉豆蔻酸4.0(3.8)%,棕榈酸28.3(27.8)%,硬脂酸13.5(14.7)%,十六碳烯酸(hexadecenoic acid)0.8(2.0)%,油酸50.8(46.3)%,十八碳二烯酸(octadecadienoic acid)1.9(4.8)%,C20-C22不饱和脂酸0.7(0.6)%。脂肪的不皂化物多在1%以下。羊脂成分与牛脂相似,但羊脂比较坚硬,即含高级饱和脂酸甘油酯较多。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心;脾;肾经
功能主治补虚;润燥;祛风;解毒。主虚劳赢瘦;久痢;口干便秘;肌肤皲皱;痿痹;赤丹肿毒;疮癣疮疡;烧烫伤;冻伤
用法用量内服:烊化冲,30-60g ,或煮粥,或入煎剂。外用:适量,熬膏敷。
注意外感未解及痰热内盛者禁服。
各家论述1.《千金·食治》:生脂:止下痢脱肛,去风毒,妇人产后腹中绞痛。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