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全国中草药汇编》里面关于鼹鼠的相关记录
图片
拼音Yǎn Shǔ
别名缺齿鼹
来源食虫目鼹鼠科缺齿鼹Mogera robusta Nehring,以全体入药。
生境分部东北。
功能主治解毒,理气。主治疔肿,痔疮,淋病,喘息,胃癌等。
用法用量用量3~5分。
复方治恶疮:鼹鼠1只,烧焦研面,取醋2两,煎至1两,加入适量的鼹鼠粉末,捣成膏状贴患处,用香油调涂亦可。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以下是《中药大辞典》里面关于鼹鼠的相关记录
拼音Yǎn Shǔ
别名隐鼠(陶弘景)。
出处《别录》
来源为鼹鼠科动物麝鼹或缺齿鼹的全体或肉。春、夏、秋季挖掘洞道捕捉,或用竹弓、鼠夹等工其捕捉。
原形态①麝鼹
性味咸,寒。
功能主治解毒,理气,杀虫。治痈疽,疔肿,痔疮,喘息,淋病,蛔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烧存性研末,3~5分;或煮食。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涂。
复方①治疔肿恶疮:鼹鼠一只。烧焦研面,取醋二两煎至一两,再加入适量的鼹鼠粉末,搅成膏状贴患处,用香油调涂亦可。(《东北动物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以下是《中华本草》里面关于鼹鼠的相关记录
拼音Yǎn Shǔ
英文名Mole
别名隐鼠、瞎老鼠、地滚子、翻手老鼠、田鼠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1.《别录》:鼹鼠在土中行,五月取,令干,燔之。
来源药材基源:为鼹鼠科动物长吻鼹、白尾鼹、缺齿鼹、麝鼹、华南缺齿鼹等除去内脏的全体。
原形态1.长吻鼹,体长约11cm,体重30g左右。比白尾鼹多1枚上前臼齿(每侧上颌具4枚上前臼齿)。体形粗圆。吻尖而向前突出,吻端裸露无毛。吻背中央具有凹槽。眼小。外耳隐于被毛之中四肢粗短。前足掌部异常宽大并向外翻折。爪较白尾鼹更为粗短强壮,中指爪一般短于5mm,尾短,短于或等于后足长,呈球棒状,尾末端粗圆浑厚。毛被短而细密,略具丝光光泽。通体巧克力褐色或暗褐色。下体略比上体浅淡,显灰色。尾毛暗褐色,绝无白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多栖于海拔1500m以下的山间盆地、河谷地、丘陵缓坡的常绿阔叶林、稀疏灌丛林、农耕地和菜园地附近。营地下洞穴生活,主要以地下昆虫及其幼虫为食。
性味味咸;性寒
归经心;肺经
功能主治解毒;杀虫。主痈疽疔毒;痔瘘;淋病;蛔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烧存性,研末,2-4g;或煮食。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调涂。
复方①治疔肿恶疮:鼹鼠一只。烧焦研面,取醋二两煎至一两,再加入适量的鼹鼠粉末,搅成膏状贴患处,用香油调涂亦可。(《东北动物药》)②治胃癌:鼹鼠一只,用瓦焙成焦黄色,研成粉末。每次五分,黄酒冲服,日服一次。(《东北动物药》)
各家论述1.《别录》:主痈疽,诸瘘,蚀恶疮,阴NI烂疮。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