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而引起的常见外科疾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颈部、背部、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因其结核累累如串珠状,如溃脓破口,经久不愈,又称为“鼠疮”。
本病起病缓慢,初起时结核如豆,皮色不变,不常痛,以后逐渐增大,成脓时皮肤转为暗红色。该病往往此愈彼溃。
【宜食】
1.紫菜:具有化痰、软坚、清热、消瘰疬之功效。《食物中药与便方》中即有介绍:“治颈项瘰疬,包括淋巴结肿大等,每天用紫菜泡汤,当菜汤佐膳,连吃1~2个月。凡瘰疬久不消溃者宜服。”
2.慈姑:具有行血之功效,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促进生长,增强抵抗力。《本草求真》说它“专泻热消结解毒”,还说“对瘰疬结核之症,以此内服,亦可调治”。适宜瘰疬坚硬肿痛者,以及肺肾阴虚所致的瘰疬者食用。
3.绿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凡淋巴结核初起,或瘰疬伴有周围炎症者服之为宜。煮汤或和米煮粥均可。
4.大蒜头:具有很强的杀菌和抗菌能力,对抵抗力很强的结核菌也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它是结核病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食品,故淋巴结核患者宜食用。
5.荸荠:性寒,味甘,具有生津、清热、消痰、清胃火、泻肾热之功效。瘰疬之人属阴虚火旺,口干咽燥者尤为适宜。
6.海蜇:性平,味咸,具有清热、化痰之功效。《医林纂要》中指出:“海蜇补心益肺,滋阴化痰,去结核。”《随息居饮食谱》亦云:“清热消痰,行淤化积。”故瘰疬之人宜食之。
7.芋艿:具有健脾益胃、消疬散结之功效,可治疗瘰疬,无论已溃未溃,均宜食用,是传统医学中治疗瘰疬(淋巴结肿大)的要药。《岭南采药录》云:“以此煮粥,研末和粥食之,能治小儿连珠疬及虚疬。”成年人用此法效亦同。
8.百合:具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对结核病人大有助益,阴虚燥热或肺结核之人兼有瘰疬者尤宜。民间多取鲜百合煮或蒸,拌蜜再蒸后食用。
9.桑葚:古代医家有“肝肾虚热则生疬”的说法,故治疗瘰疬亦当益肝肾。桑葚甘寒,益血而除热,养阴而补肝肾。《素问病机保命集》就以桑葚黑熟者二斗许,布袋取汁,熬成薄膏,名曰“文武膏”,可治疗瘰疬。尤其是瘰疬之人血虚便秘者更为适宜。
10.猫肉:性温,味甘酸,具有补虚益气、软坚散结之功效。患有淋巴结核之人常食猫肉,为适宜。《本草纲目》即有“治鼠瘘”的记载。鼠瘘即指淋巴结核。《本草求真》中也说它“治瘰疬”,也是指淋巴结核。《补缺肘后方》中曾介绍:“治瘰疬有核,脓血出者:猫狸一物,料理作羹,如食法,空心进之。”
【忌食】
1.鸭蛋:性凉,味甘,具有滋阴之功效。淋巴结核者不宜食用。《食性本草》中曾说:“生疮毒者食之,令恶肉突出。”《日用本草》亦云:“发疮疥。”《随息居饮食谱》中还告诫:“鸭卵,滞气甚于鸡子,诸病皆不可食。”淋巴结核病人亦当忌之。
2.螃蟹:性寒,是属于诱发病气之发物。宋代医家寇宗爽曾说:“此物极动风,体有风疾人,不可食。”淋巴结核患者不宜食用。
3.虾:性质温热,味甘咸,具有补肾、壮阳之功效。但属于发物,能诱发病气。所以,患有淋巴结核之人不宜多食。如清代食医王孟英指出:“虾,发风动疾,生食尤甚,病人忌之。”《饮食须知》中亦有告诫:“多食动风助火,发疮疾,有病人勿食。”
4.雪里蕻:性温,味辛,属于发物食品。所以,淋巴结核患者切勿多吃久食,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本草衍义》中就说:“多食动风。”王孟英亦云:“春芥发风动气,病人忌之。”不仅如此,《本草纲目》还认为:“久食则积湿成热,辛散太甚、耗人真元。”
5.香椿头:性温,味甘平,属于发物,多食动风,并发宿疾,如孟诜指出:“动风,多食令人神昏,血气微。”王孟英亦说:“多食壅气动风,有宿疾者勿食。”因此,患有淋巴结核的病人切勿食之。
此外,淋巴结核病人还忌吃洋葱、辣椒、鸡头、肥猪肉、猪头肉、公鸡、乌贼鱼、章鱼、春笋、羊肉、八角、狗肉、韭菜、南瓜、鸡翅、鸡爪、菠菜、茄子、香菜、莴苣、桂圆、肉桂、丁香等,亦忌烟酒。
【食疗方】
◆海龙枣菇汤
海龙10克,红枣30克,紫菜10克,香菇15克,姜丝、黄酒、精盐、味精、香油各适量。
将海龙、红枣洗净;紫菜、香菇剪去菇柄洗净。放入沙锅中,注入清水500毫升,烧开后,加入姜丝、黄酒和精盐,小火煮至熟透,下味精,淋麻油;分2次服。
功效:适用于淋巴结核,单纯性甲状腺肿。
鲜蒲公英50克,鲜橘皮30克。
分别洗净,切碎,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用旺火烧沸,再改用文火煮约3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白糖调匀即成。
功效:适用于颈淋巴结核发病初期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