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论》卷中:凉血地黄汤
处方:黄柏(去皮,锉,炒)知母(锉,炒)各3克 青皮(不去皮、瓤)槐子(炒)熟地黄 当归各1.5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养血凉荣,治湿热下注,肠澼下血。
用法用量: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
如小便涩,脐下闷,或大便则后重,调木香、槟榔细末各1.5克。
摘录:《脾胃论》卷中
《外科大成》卷二:凉血地黄汤
处方:归尾4.5克 生地6克 赤芍3克 黄连(炒)6克 枳壳3克 黄芩(炒黑)3克 槐角(炒黑)9克 地榆(炒黑)6克 荆芥(炒黑)3克 升麻1.5克 天花粉2.4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凉血止血。治湿热侵入直肠,血络损伤,痔疮肿痛出血。
用法用量:用水7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服。三四剂,则痛止肿消,更外兼熏洗。
备注:一剂加生柏叶6克。
摘录:《外科大成》卷二
《治痘全书》卷十四:凉血地黄汤
处方:当归、川芎、白芍、生地、白术、升麻、甘草、黄连、人参、山栀、玄参。
功能主治:室女痘,经水不止,热入血室。
摘录:《治痘全书》卷十四
《寿世保元》卷四:凉血地黄汤
处方:犀角(乳汁磨,临服入药内;或挫末煎)4分,生地黄(酒洗)1钱,牡丹皮2钱,赤芍7分,黄连(酒炒)1钱,黄芩(酒炒)1钱,黄柏(酒炒)5分,知母1钱,玄参1钱,天门冬(去心)1钱,扁柏叶3钱,茅根2钱。
功能主治:虚火妄动,血热妄行,吐血、衄血、溺血、便血。
用法用量:上锉。水煎,入10汁饮同服。
吐血成块,加大黄1钱,桃仁10个(去皮尖,研如泥);衄血,加栀子、沙参、玄参;溺血,加木瓜、牛膝、条芩、荆穗、地榆,倍知、柏;便血,加黄连、槐花、地榆、荆穗、乌梅;善酒者,加葛根、天花粉。
摘录:《寿世保元》卷四
《兰室秘藏》卷中:凉血地黄汤
别名:生地黄汤、地黄汤
处方:黄芩1分,荆芥穗1分,蔓荆子1分,黄柏2分,知母2分,藁本2分,细辛2分,川芎2分,黄连3分,羌活3分,柴胡3分,升麻3分,防风3分,生地黄5分,当归5分,甘草1钱,红花少许。
功能主治:妇人肾水阴虚,不能镇守包络相火,而致血崩。
用法用量:生地黄汤(《杏苑》卷八)、地黄汤(《女科秘要》卷四)。
各家论述:《济阴纲目》:血属阴,阴不自升,故诸经之血,必随诸经之气而后升;若气有所陷,则热迫血而内崩矣。故用黄柏以清下焦胞络之火;心者火之主也,故又以生地、黄连以治火之原;知母、黄芩滋水之母;归尾破瘀,红花生血,所谓去故生新也;川芎行血海之余,蔓荆凉诸经之血,而风药者,皆所以升诸经之气也,诸经之气升,则阴血不得不随之而起矣。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外科正宗》卷三:凉血地黄汤
处方:川芎1钱,当归1钱,白芍1钱,生地1钱,白术1钱,茯苓1钱,黄连5分,地榆5分,人参5分,山栀5分,天花粉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脏毒已成未成,或肿不肿,肛门疼痛,大便坠重,或泄或秘,常时便血,头晕眼花,腰膝无力。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食前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袖珍》卷三引《经验方》:凉血地黄汤
别名:凉血地黄散
处方:生地黄、赤芍药、当归、川芎各等分。
功能主治:荣中有热及肺壅鼻衄生疮,一切丹毒。
用法用量:凉血地黄散(《普济方》卷一八九)。
鼻衄,加蒲黄、黄芩;丹毒,加防风。
摘录:《袖珍》卷三引《经验方》
《青囊全集》卷上:凉血地黄汤
处方:小生地黄5钱,牡丹1钱5分,生栀子1钱5分,黄芩1钱,归尾1钱5分,丹参2钱,槐花3钱,生地榆1钱,辛夷1钱。
功能主治:血分有热,鼻血不止,吐血,下血,腹痛。
用法用量:童便或白马尿兑服。
摘录:《青囊全集》卷上
《内外科百病验方大全》:凉血地黄汤
处方:生地4钱,白芍2钱,丹皮1钱,犀角1钱(要尖子佳),黄芩2钱,甘草5分,栀子(炒)2钱,黄连1钱,川柏2钱。
功能主治:胃热盛吐血、衄血、嗽血、便血、蓄血如狂,漱水不欲咽及阳毒发斑。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内外科百病验方大全》
《片玉痘疹》卷十二:凉血地黄汤
处方:黄连、生地、玄参、归尾、甘草、山栀仁。
功能主治:痘收靥后毒入于里,迫血妄行,致衄血、吐血、便血、溺血。血箭。血痣内热甚而迫血妄行,出血如飞者。
用法用量:《外科正宗》本方用黄连、当归梢、生地黄、山栀子、玄参、甘草各等分。水二钟,煎八分,量病上下服之。
鼻血,加片芩、茅花;吐血,加知母、石膏、童便、香附;尿血,加木通、滑石;便血,加秦艽、槐子、荆芥穗;血不止,加炒蒲黄、藕节、侧柏叶。
摘录:《片玉痘疹》卷十二
年氏《集验良方》卷三:凉血地黄汤
处方:犀角1钱,赤芍1钱,丹皮1钱,玄参1钱,扁柏叶1钱,天门冬1钱,黄连(酒炒)1钱,黄芩(酒炒)1钱,黄柏1钱,知母1钱,茅根1钱。
功能主治:火盛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倾盆盈碗。
用法用量:成块吐者,加大黄、桃仁。
摘录:年氏《集验良方》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