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对于我们来说,它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但很多人都对败血症不太了解。那么败血症的症状是什么呢?那么败血症治疗方法是什么呢?败血症是怎么引起的呢?带着这些疑问,跟着药师一起去下面的文章中看看吧!
败血症是由致病茵侵入血液循环而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由于病原茵在血中生长繁殖,从而产生内毒素、外毒索。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毒血症状、头痛、头晕、腹胀、呕吐、呃逆、呼吸加快、心率增速、皮疹、肝脾肿大、感染性休克等。
方药一
犀角粉0.5克(冲服),生地30克,金银花30克,赤芍12克,黄芩12克,黄柏12克,丹皮12文,连翘15克,栀子9克,黄连6文,蚤休9文,大青叶30克。水煎服,每日三次。用于热毒炽盛、寒战、高热、神昏、脉洪数者。
方药二
茵陈30克,黄芩30克,滑石30克,竹茹15克,藿香15克,银花30克,苡仁30克,白豆蔻10克,地丁30克,栀子15克,龙胆草15克,车前子30克,金钱草30克。水煎服,日3次。用于湿热蕴结,恶寒发热,头重身 痛,恶心呕吐。
方药三
银花50克,连翘30克,山栀15克,黄芩30克,蚤休30克,黄连10克,公英30克,石膏50克,大黄10克。水煎服,每日三次。
出处
《中医中药偏方选内科部》。
败血症症状
败血症本身并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在败血症时见到的表现也可见于其他急性感染,如反复出现的畏寒甚至寒战,高热可呈弛张型或间歇型,以瘀点为主的皮疹,累及大关节的关节痛,轻度的肝脾大,重者可有神志改变,心肌炎,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各种不同致病菌所引起的败血症,又有其不同的临床特点。
败血症是怎么引起的
皮肤、黏膜发生破损和伤口感染、大面积烧伤、开放性骨折、疖、痈、感染性腹泻、化脓性腹膜炎;各种慢性病如营养不良、血液病(特别伴白细胞缺乏者)、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先天性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白细胞吞噬作用减弱等,容易诱发细菌感染;各种免疫抑制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抗代谢药、抗肿瘤药以及放射治疗等可削弱细胞或体液免疫,某些更可使白细胞减少或抑制炎症反应而有利于细菌蔓延、扩散;
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易导致耐药菌株繁殖而增加感染机会;各种检查或治疗措施加内镜检查、插管检查、大隐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静脉高营养疗法、各种透析术、脏器移植等均可导致细菌进入血循环,或发生感染性血栓而形成败血症。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的介绍,大家应该对败血症有所了解了吧。其实有了败血症的情况,我们并不用慌张,也不要为它而苦恼,按照文章的办法来做,应该可以对败血症的症状有所缓解。希望药师的文章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