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芯草灸穴位治疗带状疱疹偏方:选取皮肤部位水疱丘疹群的上、下、左、右、中间,共五处穴位的正常皮肤,用碘酒消毒后,取一根灯芯草,头上沾少许植物油(用菜油最佳),点燃后,垂直对准选准皮肤处迅速按下,将灯芯草的火在皮肤上按熄,动作要迅速,按熄时可听到啪的声响。共灸五穴。每天治疗一次,3~5天为一疗程。
有一年冬天,我中学时代的老师到北方旅游,回来后感到右胁处很痒,接着就开始慢慢疼痛起来,过了几天后,右胁部出现了巴掌大的豆样簇状红色丘疹和水疱,疱壁光亮,周围有红晕,灼热感,疼痛剧烈,睡眠也大受影响,不得不自己吃止痛药、安眠药来应急处理。老师很担心,连忙来找我想办法。
我一看就告诉老师,他患上了带状疱疹,也就是民间常说的“蛇串疮”和“
蜘蛛疮”。这个病是带状疱疹病毒侵犯周围神经所导致的,好发于中老年人身上,如果是免疫功能比较差的老人,发病率更是比正常人高出50~100倍。老师今年也有六十多了,应该是体质本身就差,外出旅游时又受了风寒,导致了病毒乘虚而入发病的。
看着老师一脸苦色,我安慰他不用担心,带状疱疹这个病我还是比较熟悉,而且中医学也有不少行之有效的办法,往往能够立竿见影呢,接着我动手给他治疗起来了。
首先,选取皮肤部位水疱丘疹群的上、下、左、右、中间,共五处穴位的正常皮肤,用碘酒消毒后,取一根灯芯草,头上沾少许植物油(用菜油最佳),点燃后,垂直对准选准皮肤处迅速按下,将灯芯草的火在皮肤上按熄,按熄时可听到啪的声响。共灸五穴,每穴灸三至五下。
在身上按熄火头,看上去比较可怕,但实际操作起来,老师并没有太多不适。这是因为带状疱疹本身痛感就比较强烈,按熄时可能产生的疼痛与之比较是微不足道的。而且我的动作比较迅速和熟练,更是将痛感降到最低。给老师治疗完后,我问他感觉怎么样,老师惊喜地说疼痛马上明显减轻了,我又给他开了点药回去服用,明天再来找我治疗。
第二天见到老师时,他告诉我昨天回去后疼痛都不太明显,这两晚虽然还有疼痛,但痛楚已经明显减轻了,没吃止痛药、安眠药,也睡了个好觉。我又给他治了一次,第三天再见到老师时,只见他身上原来的水疱已经干瘪,甚至开始结痂,而且已经完全没有疼痛感了。老师很惊讶,说这不起眼的“啪啪啪”灸几下,就能这么快治好病,真是想不到。
我说这并不奇怪,我这次只是给他用了灯芯草灸法,其实还可以使用隔蒜灸和隔姜灸的方法,效果同样也很好。这两个方法操作起来稍微复杂些,如隔蒜灸,需要将独头
大蒜切约0.3~0.4厘米厚的薄片,薄片用粗针刺三至五个小孔,然后用蒜片放在皮肤部位水疱丘疹群的上、下、左、右、中间(注意先对局部皮肤进行酒精或碘酒消毒)。然后用一根艾条灸,点燃后,在每个蒜片上面进行悬灸,令点燃的艾灸头离姜片隔数厘米,具体距离灵活调整,应令局部皮肤感觉热,但不烫为度,每个蒜片处灸五分钟,共灸约25分钟,每天一次,一般5次左右就能治愈了。隔姜灸与隔蒜灸类似,只是把蒜片换成姜片而已。
灯芯草灸、隔姜灸、隔蒜灸,这些都属于中医的艾灸疗法。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因为正气不足,感受湿热毒邪,或因情志内伤,肝胆火盛;或因脾胃湿热等,致湿热毒邪郁于肌肤而发病的。而艾灸有补人体正气、阳气,并可借温热之力促使体内郁积的湿热通过体表排出。现代医学研究则发现,
艾叶具有消毒作用,对各种致病菌、病毒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艾灸的热效应能加快了局部血液循环,自然能促进免疫细胞向病患处聚集,迅速杀灭病毒,促使疱疹消退、干燥,加快疱液吸收。而
生姜、大蒜本身就有杀菌、杀病毒效果,与艾灸相配合效果自然能更上一层楼。
不过,应该客观地说,艾灸治疗带状疱疹的机制还不是研究得很清楚,但多项针对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结果发现,将艾灸与西药的抗带状疱疹病毒药对比,艾灸的效果要优于抗病毒药物,尤其在疼痛控制方面,一般均认为灸法会明显胜出。
读者在碰到带状疱疹困扰时,不妨自行按照本文介绍的方法进行艾灸治疗。这几个方法中灯芯草灸法花费时间最短,但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它操作起来有些不好掌握,那就可以使用隔姜灸、隔蒜灸方法,只是花费的时间需要更长,需要多费些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