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水痘俗称水花、水疱,是一种小儿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是水痘病毒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染是主要传播途径,另一种是接触传染,接触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餐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而被感染,多见于l~6岁的小儿。
水痘发病时身热咳嗽,低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烦躁不安,身上先见红点,后变疱疹,光亮如珠,内含水液,常很快遍布前胸后背及头面四肢。皮疹先出现在头部和躯干,逐渐蔓延到四肢。开始出的为红色小丘疹,经l~2天变成椭圆形、绿豆大小的水疱,水疱周围呈淡红色,3~4天疱疹干缩结痂,l~3周痂皮脱落,痂盖很表浅,不留瘢痕,预后一般良好,并可获终生性免疫。
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抓、挠引起的继发链球菌感染,患有湿疹的孩子尤其容易并发感染。另外两个可能的并发症为肺炎和大脑炎,但是这两种情况都比较罕见。并发症的高危儿童多为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例如由于化疗或口服皮质类固醇引起)的儿童和新生儿。如果母亲在怀孕后期感染水痘,新生儿就有可能感染。
【宜食】
1.宜食清热利湿食物:如鲜竹笋、白果仁(煮粥)、荸荠、芦根(煎汤加白糖)、粳米、薏米、鲫鱼(炖汤不加盐)。初起食酒酿炖荸荠有利于透发,高热期宜用粳米加石膏、竹叶煮粥,或饮绿豆汤。
2.梨:性凉,味甘,能清热、生津、化痰、止咳,尤其适宜小儿水痘期间发热咳嗽、咯吐黄痰、口干烦渴者食用。
3.兔肉:性凉,味甘,既有补中益气的作用,又有凉血解热的功效,故出水痘者,尤其是体虚小儿出水痘期间,食之甚宜。
4.绿豆:性凉,味甘,能清热解毒,并能利水,水痘者宜用绿豆煎汤饮,或用绿豆煮粥服食。
5.胡萝卜:性平,味甘,有健脾化滞的功用。《岭南采药录》中记载:“凡出麻痘,始终以此煎水饮,能清热解毒,鲜用或晒干用均可。”用胡萝卜配合等量的荸荠,煎水代茶饮,对小儿水痘者颇宜。
6.丝瓜:性凉,味甘,能清热、凉血、解毒,凡小儿水痘患者均宜食用。元代医家朱丹溪云:“治痘疹不快。”《医学入门》也载:“治小儿痘疹余毒。”
7.竹笋:其性寒,味甘,水痘初期者宜食之。《食物本草》云:“治小儿痘疹不出,煮粥食之,解毒。”
8.甜菜: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毒的功用,除了适宜小儿麻疹者食用外,对出水痘的小孩亦适宜。清代食医王孟英就曾说过:“甜菜清火祛风,稀痘疮,小儿尤宜食之。”
9.冬瓜:性凉,味甘淡,是一味理想的清热、解毒、利湿、化痰的食物,水痘多为湿热内蕴,外感湿热邪毒,冬瓜能清之利之,湿热得清,湿热得去,故小儿水痘期间宜多饮冬瓜汤,颇有裨益。
此外,水痘患者还宜食用蕹菜、苋菜、青菜、白菜、荠菜、马兰头、枸杞头、莴笋、茭白、黄瓜、鸡头、西瓜、荔枝、鲫鱼、黄颡鱼、蚌肉、豆腐、绿豆、菊花脑、茼蒿、番茄、豆浆、木耳、菠菜等。
【忌食】
1.忌食发物:如食用发物后则会使水痘增多、增大,从而延长病程,故疾病初期禁食发物,如香菜、酒酿、鲫鱼、生姜、大葱、羊肉、公鸡肉、海虾、海蟹、鳗鱼、南瓜等。
2.忌食辛辣食物:由于辛辣食品可助火生痰,使热病更为严重,所以不宜食辣椒、辣油、芥末、咖喱、大蒜、韭菜、茴香、桂皮、胡椒等辛辣食物。
3.鸡蛋:小儿出水痘期间,适宜清淡饮食。王孟英曾有告诫:“多食动风阻气……痘疮皆不可食。”
4.肉桂:俗称桂皮、官桂,为民间常用的五香调料。性大热,味辛甘,属纯阳之物,温热助火、燥烈伤阴。因此,小儿出水痘期间,不宜以之为调味作料。
5.羊肉:性温,能益气补虚,但水痘为病毒传染性疾病,所以不宜食用。
6.鸡肉:若小儿出水痘时,痘疹内陷,难以发出者,食之则宜。若水痘愈后,则应忌之,正如《随息居饮食谱》所言:“凡时感前后、痘疹后皆忌之。”
7.狗肉:为温补性食物。《本草纲目》亦云:“若素常气壮多火之人,则宜忌之。”水痘为急性疱疹性传染病,中医认为是外感时邪病毒,实证宜泻不宜补。所以,水痘患儿,莫食狗肉。
此外,小儿患有水痘期间,还应当忌吃洋葱、韭菜、生姜、大葱、大蒜、辣椒、香菜、薤白、胡椒、芥菜、香菇、蒜薹、鹅、南瓜、香椿头、带鱼、桂圆肉、梅子、黄鱼、荔枝、杏子、大枣、柿子、栗子、石榴、樱桃、炒花生,以及糍粑、年糕、炒蚕豆、茴香、咖喱、芥末、炒瓜子、肥肉、猪油等。
【食疗方】
◆薏米红豆粥
薏米20克,红豆、土茯苓各30克,粳米100克。
洗净共煮,粥熟豆烂拌冰糖。每日1剂,分3次服完。
功效:适于水痘已出,发热、尿赤、神疲纳差者。
◆马齿苋荸荠糊
鲜马齿苋、荸荠粉各30克,冰糖15克。
鲜马齿苋洗净捣汁,取汁调荸荠粉,加冰糖,用滚开的水冲熟至糊状。每日1剂。功效:适于水痘已出或将出,发烧、烦躁、便稀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