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疳积又名疳症,俗称“奶痨”,是慢性营养吸收紊乱或肠寄生虫所致的营养不良综合征,特指小儿乳食不节、喂养失宜,以致脾胃受损运化失调、气血不荣,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多见于1~5岁儿童,一般是由于哺乳不足、饥饿不匀、食物不洁、寄生虫感染、慢性腹泻、调养不当引起。
中医认为,其是由于脾胃运化失常、水谷停滞、津液耗伤、生化无力所致。此病后期脾胃俱虚,五脏皆病,并发症丛生,每致患儿体形不充,发育不良。
小儿疳积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毛发焦枯、腹部胀大、肌肉消瘦、面色萎黄、青筋暴露、大便不调、性情烦躁或嗜食异物(如土块、炭渣等)。极度消瘦的患儿可有呼吸浅促、精神委靡、肢冷出汗等症状。
【宜食】
1.粳米:性平,味甘,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作用,宜小儿疳积者煮粥食用。张耒《粥记》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为饮食之妙诀。”明代医学家缪希雍还说:“粳米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剑”
2.糯米:只适宜小儿疳积者煮成糯米粥食用,做饭或做成糕饼点心则不相宜。
3.白扁豆:性平,味甘,有补脾、健胃、和中、化湿、止泻的作用。故小儿疳积见有食少便溏,或消化不良、久泻不止者食之宜。
4.鸡肫皮:又叫鸡内金。历代医学家均认为鸡肫皮有消积滞、健脾胃、助消化、疗疳积的作用。据现代研究,人服食鸡肫皮后,胃液分泌量增加,胃酸度及消化力均增高,胃运动功能也明显加强,胃排空率大大加快。这说明中医称鸡内金能“健脾胃,消积滞”是有科学道理的。
5.蝗虫:又叫蚱蜢。蝗虫富含蛋白质及脂肪、钙、铁、磷,并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等,有补养强壮的效果,可治疗小儿疳积。《随息居饮食谱》中认为它有“暖胃助阳,健脾运食”的作用。
6.蚕蛹:是一种高蛋白营养滋补品,小儿疳积者宜炒食之,清代名医王孟英认为,“蚕蛹甘温,补气,止渴,杀虫,治疳积,童苏”。现代民间中也经常将它用于疳积者。
7.南瓜子:性平,味甘,能杀蛔虫,蛔虫引起的小儿疳积,即蛔疳之症患者食之宜。可用南瓜子炒熟吃,儿童一般每次用50~100克,于早晨空腹时服。
8.猪肚:能补虚损,健脾胃。所以,患有小儿疳积者宜食之。
9.鹌鹑:性平,味甘,能益气补虚,宋代医家寇宗爽就曾指出:“小儿患疳,旦旦食之。”所以,小儿疳积者食之尤宜。
此外,小儿疳积者还宜服食谷芽、荞麦、萝卜、青菜、白菜、芹菜、马兰头、山楂及山楂制品、麦芽(烘干研粉加糖)、鸡内金、萝卜子、猪肉、牛肉、鱼子、牡蛎、鱼、虾、鸡、鸭、猪肝、鸡蛋、鸡肝、梨、苹果、金橘、槟榔(蛔疳者宜食)、莲子粉、山药、玉米粉、蛙肉以及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等。
【忌食】
1.羊肉:根据清代食医王孟英的经验,小儿疳积者均忌。疳积之人脾胃受损,消化吸收力弱,羊肉性属温热助阳食物,多食易助湿生热,难以消化,故当忌之。
2.大枣:又称红枣。性温,味甘,其性腻滞气,古代医家均认为小儿疳积者忌食之。
3.栗子:由于栗子难以消化,故婴幼儿不宜多吃,患有小儿疳积者更应忌食之。
4.胡椒:性大热,味辛辣,辛走气,热助炎,小儿多食久食,尤易耗气伤阴,动火损目,皆不宜食之。而小儿疳积者,脾胃已伤,正气不足。因此,尤当忌之。
5.饴糖:性温,味甘,虽能补虚损、健脾胃,但小儿疳积者当忌食之。除饴糖外,白糖、红糖以及各种糖果,皆不宜多食。因为糖类食物有助湿热和损齿胀满之弊,小儿痞疳,腹胀痞满,不宜食。
此外,小儿疳积者还不宜食用炒黄豆、蚕豆、炒花生、糯米糍粑、桂圆肉、芝麻、柿子、柿饼、蚌肉、蟹、肉桂、辣椒、田螺、螺蛳、蚬肉、肥猪肉以及一切不清洁的生冷食物。
【食疗方】
◆珠玉二宝粥
生山药60克,生薏米60克,柿饼30克。
先将薏米煮至烂熟,再将山药洗净去皮捣碎、柿饼切成小块,同入锅中煮成粥糊即成。以5~7天为1疗程,每天分2次服食。
功效:健脾养胃,补肺去内热,主治因脾肺气虚而至的各种病症。
◆红糖大麦粥
大麦米50克,红糖25克。
将大麦米洗净放入高压锅内煮成软粥,加入红糖即可食用。连服数日可见效。
功效:适用于面黄肌瘦、乏力少食、脾胃虚弱的儿童,可治小儿疳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