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的鉴别方法

  【鉴定中药材名】紫花地丁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 Cav.[ Viola yedoensis Mskino]的干燥全草。地丁有多种,此草开紫花,故名紫花地丁。

  【药材历史考证】紫花地丁,原名堇堇菜、箭头草,其始载本草《救荒本草》曰:“堇堇菜,一名箭头草。生田野中,苗地塌地生。叶似铍箭头样,而叶蒂甚长。其后,叶间窜葶,开紫花。结三瓣蒴儿,中有子如芥子大,茶褐色。”紫花地丁一名的始载本草《本草纲目》曰:“处处有之。其叶似柳而微细,夏开紫花,结角。平地生者起茎,沟壑边生者起蔓。”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其主流品种与本品原植物相符。其中“起蔓”者,则似匍匐堇Viola diffusa Ging.。

  【植物形态鉴定】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高4~14cm,果期高可达20cm以上。根茎短,垂直,淡褐色,长4~13mm,粗2~7mm,节密生,有数条淡褐色或近白色的细根。叶多数,基生,莲座状;叶片下部者通常较小,呈三角状卵形或狭卵形,上部者较长,呈长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5~4cm,宽0.5~lcm,顶端圆钝,基部截形或楔形,稀微心形,边缘有较平的圆齿,两面无毛,或被细短毛,果期叶片增大,长可达10cm以上,宽可达4cm;叶柄在花期通常长长于叶片1~2倍,上部具极狭的翅,果期长可达lOcm以上,上部具较宽的翅,无毛或被细短毛;托叶膜质,长1.5~2.5cm,2/3~4/5与叶柄合生,离生部分呈线状披针形,边缘疏生具腺体的流苏状细齿或近全缘。花腋生,两侧对称,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花梗细弱,与叶等长或高出于叶片,无毛或有短毛,中部附近有2枚线形小苞片;萼片5,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7mm,先端渐尖,基部附属物长1~1.5mm,无毛或有短毛;花瓣5,倒卵形至长圆状倒卵形,侧方花瓣长1~1.2cm,里面无毛或有须毛,下方花瓣连距长1.3~2cm,里面有紫色脉纹;距细管状,长4~8mm,末端圆;雄蕊5,下方2枚雄蕊背部的距细管状,长4~6mm,子房卵形,无毛,花柱棍棒状,比子房稍长,柱头三角形,前方具短喙。蒴果长圆形,长5~12mm,无毛;种子卵球形,长1~8mm,淡黄色。花果期4月中旬至4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多皱缩成团。主根长圆锥形,直径1~3mm;淡黄棕色,有细纵皱纹。叶基生,灰绿色,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6cm,宽1~2cm;先端钝,基部截形或稍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有毛;叶柄细,长2~6cm,上部具明显狭翅。花茎纤细;花瓣5,紫堇色或淡棕色;花距细管状。蒴果椭圆形或3裂,种子多数,淡棕色。气微,味微苦而稍黏。

  【药材显微鉴定】叶的横切面:上表皮细胞较大,切向延长,外壁较厚,内壁粘液化,常膨胀呈半圆形;下表皮细胞较小,偶有黏液细胞;上、下表皮有单细胞非腺毛,长32~240μm,直径24~32μm,具角质短线纹。栅栏细胞2~3列;海绵细胞类圆形,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1~40μm。主脉维管束外韧型,上、下表皮内方有厚角细胞1~2列。

  【药材理化鉴定

  1.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在水浴上回流半小时,滤过。浓缩滤液。取滤液1ml,加2mol/l。醋酸钠-2moI/L乙酸(1:3)混合液1ml,再加0.lmol/L三氯化铝溶液1ml,显黄色。(检查黄酮类)

  2.取本品粉末1g,加酸性乙醇20ml,回流1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残渣加2%盐酸5ml溶解,再加氨碱化,氯仿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取氯仿液各2滴分别滴于白瓷板上,各加5%硫酸1~2滴后,分别加生物碱沉淀剂各1~2滴,均有沉淀发生。(检查生物碱)

  【生境分布】生于田间、荒地、山坡草丛、林缘或灌丛中。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台湾、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

  【采集加工】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饮片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碎,干燥。

  【性能功用】苦、辛,寒。归心经、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内服:15~30g,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附注

  1.置干燥处贮藏。

  2.除以上正品紫花地丁外,还有以下同属植物的全草在其部分产区混作紫花地丁药用。

  ①戟叶堇菜Viola betonicifolia J.E.Smith。产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②长萼堇菜Viola inconspicua Blume。产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③早开堇菜Viola prionantha Bunge。产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山东,江苏、河南、湖北、云南等地。

  ④白花地丁Viola patrinii DC. ex Ging。产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

  3.甜地丁:为豆科植物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verna(Georgi) A. Bor.的干燥带根全草。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本品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能。可用于治疗无名肿毒,痈疽恶疮,疔肿丹毒,毒蛇咬伤。常用内服量为6~30g。

  4.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布氏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cz.的干燥全草。产于辽宁、河北、内蒙古、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本品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能。可用于治疗痈疽疗疮,风热感冒,暴发火眼,支气管炎,肠炎,肝炎。常用内服量为9~15g。

  5.广地丁:为龙胆科植物华南龙胆Gentiana loureirii (G.Don) Griseb.的干燥带根全草。分布于江西、湖南、浙江、福建、广西、广东、台湾。主产于广东、广西。本品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能。可用于治疗流感,咽喉肿痛,阑尾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常用内服量为6~15g。

  6.川地丁:为龙胆科植物灰绿龙胆Gentiana yokusai Burk.的干燥带根全草。产于四川、贵州、山西、陕西、河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台湾。本品在四川作地丁药用,为地区习用品。

  7.竹叶地丁:为远志科植物瓜子金Polygala japonica Houtt.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的干燥带根全草。前者产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及陕西;后者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华南、华中、西南。本品在浙江、云南等地作地丁药用,为地区习用品。

  地丁类药材的植物来源很复杂,且近缘植物又多而易混淆,必须借助植物分类鉴别,方可确定其品种来源。

  以上11种地丁类原植物分类检索表:

  1.萼片基部下延;雄蕊5;蒴果3瓣裂;单叶不分裂;托叶1/2~4/5与叶柄合生;草本。

   2.花白色;无鳞茎;叶长圆形、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根黑色或深褐色…………………白花地丁

   2.花淡紫色、紫墓色或蓝紫色;叶柄无毛或有短毛。

    3.叶较宽,长不及宽的2倍,三角形、三角状卵形或戟形,基部浅心形,两侧具明显的耳状垂片;果实无毛…………………长萼堇菜

    3.叶较狭长,长大于宽2倍以上;上方花瓣无须毛。

     4.叶狭披针形、长三角状戟形或三角状卵形,基部戟形或截形;距长2~6mm…………………戟叶堇菜

     4.叶舌形、长圆形、匙形或披针形;距长4~9mm;植株无毛或有绿色短毛;根淡褐色或灰白色。

      5.叶在下部者呈三角状卵形或狭卵形,在上部者呈长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基部截形或楔形,两面无毛或被细毛…………………紫花地丁

      5.叶在花期呈长圆状卵形、卵状披针形或狭卵形,基部宽楔形、截形或微心形,在果期呈三角状卵形…………………早开堇菜

  1.萼片基部不下延;非蒴果3瓣裂。

   6.果为荚果;花冠蝶形;雄蕊10枚,两体;伞形花序通常有2~8朵花;全株被白色柔毛,叶为奇数羽状复叶…………………米口袋

   6.蒴果;雄蕊非10枚;叶非奇数羽状复叶。

    7.叶为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花瓣4,上面一片基部有距;雄蕊6,两体…………………布氏紫堇

    7.单叶,不分裂。

     8.单叶互生,萼片5,不等长,内面2片花瓣状,宿存;花瓣3,下部合生,无缘毛;雄蕊8;多年生草本;总状花序。

      9.花丝全部连合成鞘;总状花序与叶对生或腋生;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蒴果圆形,无缘毛…………………瓜子金

      9.花丝2/3以下合生成鞘,2/3以上全部分离;总状花序假顶生;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宽3~6mm;蒴果倒心形,具缘毛…………………卵叶远志

     8.单叶对生;花冠漏斗形,5裂;雄蕊5;蒴果先端有宽翅,两侧边缘有狭翅;花单生于小枝顶端。

       10. 一年生草本;主根细弱;茎从基部起多分枝;全部茎生叶卵形,略肉质,灰绿色;花萼裂片卵形或披针形,边缘疏生乳突…………………灰绿龙胆

       10.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壮;茎生叶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草质;花冠紫色;花萼裂片较狭…………………华南龙胆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