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的鉴别方法

  【鉴定中药材名钩藤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thynchophylla( Miq.) Miq. ex Havil.、大叶钩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华钩藤Uncaria sinensis(Oliv.) Havil.、无柄果钩藤Uncaria sessilifructus Roxb.或毛钩藤Uncaria hirsuta Havil.的干燥带钩茎枝。因其藤茎节上生有一对弯钩状变态枝,形似钓钩,故名钩藤。

  【药材历史考证】钩藤,原名钓藤,其始载本草为《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云:“出建平。”《新修本草》云:“出梁州。叶细长,茎间有刺若钓钩者是。”梁州,即今陕西汉中一带。《本草衍义》曰:“钓藤中空,二经不言之。长八九尺或一二丈者。湖南、北,江南、江西山中皆有。”《本草纲目》曰:“状如葡萄藤而有钩,紫色。古方多用皮,后世多用钩,取其力锐尔。”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钩藤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

  1.钩藤:常绿攀援藤本,长可达10m,小枝圆柱形或四棱形,红褐色,光滑无毛。通常在叶腋处着生钩状向下弯曲的变态枝,钩对生或单生,长1.2~2cm,淡红褐色至红褐色,光滑无毛。单叶对生;叶片纸质,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6~10cm,宽3~6.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光滑无毛,下面脉腋处有短毛;叶柄短;托叶一对,2深裂,裂片条状钻形。头状花序球形,顶生或腋生,直径18~25mm,花序柄长3~5cm;花萼管状,先端5裂;花冠黄色,漏斗状,长6~7mm,先端5裂;雄蕊5,着生于花冠喉部;子房2室,花柱伸出花冠外。蒴果倒卵状椭圆形,被疏柔毛,具宿萼。花期5~7月,果期10~11月。

  2.大叶钩藤:主要区别特征:幼枝与钩均被褐色粗毛。叶片革质,宽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0~16cm,宽6~12cm;叶柄长6~10mm;头状花序直径4~4.5cm;萼裂片线状披针形。蒴果纺锤形。

  3.华钩藤:主要区别特征:小枝与钩无毛。叶片纸质,嫩叶膜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0~14cm;托叶近圆形,全缘,常外翻。萼裂片狭长椭圆形。蒴果棒状。

  4.无柄果钩藤主要区别特征:小枝与钩幼时被疏粗毛,节上有毛。叶片薄革质,椭圆形至倒卵状矩圆形,长8~12cm,下面稍带粉白色。叶柄长7~10mm;头状花序直径2.5~3cm;萼裂片圆形,密被绢毛。蒴果纺锤形。

  5.毛钩藤主要区别特征:嫩枝与钩被粗毛。叶片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8~12cm,上面近无毛或粗糙,下面被疏长粗毛;叶柄长5 mm;托叶2裂。头状花序直径4.5~5cm;萼裂片线状披针形。蒴果纺锤形。

  以上5种钩藤属植物分类检索表:

  1.叶纸质或膜质;小枝与钩无毛。

   2.叶片长6~10cm,托叶2裂,裂片条状钻形;花冠长6~7mm…………………钩藤

   2.叶片长10~14cm,托叶近圆形,全缘;花冠长12~14mm…………………华钩藤

  1.叶革质或薄革质;小枝与钩幼时被毛;托叶2裂。

    3.叶片较大,长10~16 cm;叶柄长6~10mm;头状花序直径4~4.5cm;萼裂片线状披针形…………………大叶钩藤

    3.叶片较小,长8~12cm。

     4.叶片薄革质;叶柄长7~10mm;头状花序直径2.5~3cm;萼裂片圆形…………………无柄果钩藤

     4.叶片革质;叶柄长5mm;头状花序直径4.5~5cm;萼裂片线状披针形…………………毛钩藤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长2~3cm,直径0.2~0.5cm;表面红棕色至紫红色者具细纵纹,光滑无毛,黄绿色至灰褐色者有时可见白色点状皮孔,被黄褐色柔毛。多数枝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不育花序梗),或仅一侧有钩,另一侧为凸起的疤痕;钩略扁或稍圆,先端细尖,基部较阔;钩基部的枝上可见叶柄脱落后的窝点状痕迹和环状的托叶痕。质坚韧,断面黄棕色,皮部纤维性,髓部黄白色或中空。气微,味淡。

  【药材显微鉴定】茎横切面:

  1.钩藤:圆形,皮层、韧皮部及木部之比约为1: 1:3。表皮细胞1列,外被略弯曲的角质层。皮层薄壁细胞含棕色内含物。中柱鞘纤维排列成断续环带。韧皮部纤维单个或成群散在,较中柱鞘纤维小,微木化。木质部导管常数个径向相连,皮层及韧皮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及少数簇晶。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单粒直径约4μm,复粒由2~6个分粒组成,直径约7μm。

  2.华钩藤:四棱形,皮层、韧皮部及木质部之比为1.2:1:2.4。表皮细胞具中间略隆起的角质层。

  3.大叶钩藤:四方形,两侧中间向内凹呈弧形突起。皮层、韧皮部及木质部之比为1: 1: 3.7。表皮具角质细纹理,单细胞非腺毛长50~65μm,表面具疣状突起;多细胞非腺毛长70~874μm,由2~15个细胞组成,表面常有螺状纹理。髓部中空。

  【药材理化鉴定】取本品粉末1g,加浓氨水使湿润,加氯仿30ml,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盐酸溶液(1~100) 5ml使溶解,滤过,滤液分作三管。一管加碘化铋钾试液1~2滴,即发生黄色沉淀;一管加碘化汞钾试液1~2滴,即发生白色沉淀;另一管加硅钨酸试液1~2滴,即发生白色沉淀。

  【生境分布】钩藤生于山谷、林缘、溪边的疏林中或灌丛中;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大叶钩藤生于山地林中或路边灌丛中;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华钩藤生于山地疏林中;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无柄果钩藤生于山地疏林中或林缘、沟谷灌丛中;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毛钩藤生于山谷、溪边疏林中或灌丛中;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采集加工】秋、冬二季采收,去叶,切段,晒干。

  【饮片炮制】除去杂质。

  【性能功用】甘,凉。归肝经、心包经。清热平肝,熄风定惊。用于头痛眩晕,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症。内服:3~12g,水煎服。入煎剂宜后下。

  【附注】置通风干燥处贮藏。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