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洋金花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茄科植物白曼陀罗Datura metel L.的干燥花。洋,指原产于外国;金,指黄色。本品又名羊惊花。洋金花,可能是羊惊花之名讹传而来。应是羊食此花后而出现惊乱症状而得名。
【药材历史考证】洋金花,又名曼陀罗花,《本草纲目》曰:“曼陀罗,生北土,人家亦栽之。春生夏长,独茎直上,高四五尺,生不旁引,绿茎碧叶,叶如茄叶。八月开白花,凡六瓣,状如牵牛花而大。攒花中坼,骈叶外包,而朝开夜合。结实圆而有丁拐,中有小子。”但早在三国时期,有华佗使用“麻沸散”进行外科手术的记载,现代有人考证认为麻沸散的主药就是洋金花。宋代洋金花已有较多药用。周去非《岭外代答》云:“广西曼陀罗花,遍生原野,大叶白花,结实如茄子,而遍生小刺,乃药人草也。盗贼采,干而末之,以置人饮食,使之醉闷……”
以上所述形态特征及麻醉作用,并参考《履巉岩本草》附图,与现代所用洋金花基本一致。
【植物形态鉴定】一年生草本,高50~150cm,全体无毛。茎基部稍木质化。叶互生,上部常近对生状,叶柄长2~5cm;叶片卵形或广卵形,长5~20cm,宽4~15cm,先端渐尖,基部不对称,边缘有不规则的短齿或浅裂或波状。花单生于枝叉间或叶腋,花梗长约lcm;花萼筒状,长4~9cm,直径2cm,先端5裂,宿存;花冠长漏斗状,长14~20cm,白色、黄色或浅紫色,5裂,裂片顶端有小尖头;雄蕊5,雌蕊1,花柱长11~16 cm。蒴果斜升至横向着生,近球状或扁球状,疏生粗短刺,直径约3mm。花果期3~12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多皱缩成条状,完整者长9~15cm。花萼呈筒状,长为花冠的2/5,灰绿色或灰黄色,先端5裂,基部具纵脉纹5条,表面微有茸毛;花冠呈喇叭状,淡黄色或黄棕色,先端5浅裂,裂片有短尖,短尖下有明显的纵脉纹3条,两裂片之间微凹;雄蕊5,花丝贴生于花冠筒内,长为花冠的3/4;雌蕊1,柱头棒状。烘干品质柔韧,气特异;晒干品质脆,气微,味微苦。
【药材显微鉴定】本品粉末淡黄色,花粉粒类球形或长圆形,直径42~65μm,表面有条纹状雕纹。花萼非腺毛1~3细胞,壁具疣状突起,腺毛头部1~5细胞;柄1~5细胞。花冠裂片边缘非腺毛1~10细胞,壁微具疣状突起。花丝基部非腺毛粗大,1~5细胞;基部直径约至128μm,顶端钝圆。花萼、花冠有草酸钙砂晶、方晶及簇晶。
【药材理化鉴定】取本品粉末1g,加浓氨试液1ml,混匀,再加氯仿25ml,摇匀,放置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硫酸阿托品与氢溴酸东莨菪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4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一甲醇一浓氨试液(1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的山坡草地或住宅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云南、贵州等省区。我国南北各地常见栽培,以江苏、浙江栽培较多。
【采集加工】4~11月花初开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饮片炮制】除去杂质。
【性能功用】辛,温;有毒。归肺经、肝经。平喘止咳,镇痛,解痉。用于哮喘咳嗽,脘腹冷痛,风湿痹痛,小儿慢惊;外科麻醉。内服:0.3~0.6g,宜人丸散,亦可作卷烟分次燃吸(一日量不超过1.5g)。外感及痰热咳喘、青光眼、高血压患者禁用。
【附注】置通风干燥处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