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珠子参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var. japonicus(C.A. Mey.)Hooet Tseng或羽叶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var. bipinnatifidus(Seem.)Li的干燥串珠状根茎。因其形似一串珠子相连,气味及功效均似人参,故名珠子参。
【药材历史考证】珠子参,原名珠儿参,又名珠参。其始载本草《本草从新》云:“珠儿参,味厚体重,其性大约与西洋人参相同。……出闽中,须多去皮,再用滚水泡,以其苦劣之味在外皮,近中心则苦味减而稍甘。”《本草纲目拾遗>;云:“珠参本非参类,前未闻有此,近年始行,然南中用之绝少,或云来自粤西,是三七子,又云草根。”据以上本草所述形态、产地考证,与现今药用珠子参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
1.大叶三七:多年生草本,高60~80cm。根茎竹鞭状或串珠状,或兼有竹鞭状和串珠状,根通常不膨大,纤维状,稀侧根膨大成圆柱状肉质根。茎直立,圆柱形,具纵条纹。掌状复叶,3~5枚轮生于茎顶;叶柄长4~9cm;小叶3~7片,通常5片,小叶柄长5~15mm;中央小叶片阔椭圆形、椭圆形、椭圆状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稀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最宽处常在中部,长为宽2~4倍,长5~15cm,宽2~7cm,顶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楔形、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细锯齿、重锯齿或缺刻状锯齿,上面无毛或疏生刚毛,下面无毛或脉上疏生刚毛或密生柔毛。伞形花序通常单一顶生,或有1个至少数分枝;花小,多数,有小花梗;花萼有5齿,先端尖;花瓣5,淡黄绿色,卵状三角形,先端尖;雄蕊5;子房下位,2室,花柱通常2,分离。浆果状核果,圆球形,熟时鲜红色。种子2~3。花期5~7月,果期7~8月。
2.羽叶三七与大叶三七主要区别特征:根茎多为串珠状,稀为典型的竹鞭状,也有竹鞭状和串珠状的混合型;叶偶有托叶残存,小叶片长圆形,二回羽状深裂,稀一回羽状深裂,裂片又有不整齐的裂片和锯齿。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略呈扁球形、圆锥形或不规则菱角形,偶呈连珠状,直径5~28mm。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有明显的疣状突起及皱纹,偶有圆形凹陷的茎痕,有的一侧或两侧残存细的节间。质坚硬,断面不平坦,淡黄白色,粉性。气微,味苦、微甘,嚼之刺喉。蒸(煮)者断面黄白色或黄棕色,略呈角质样,味微苦、微甘,嚼之不刺喉。
【药材显微鉴定】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稍窄,有分泌道,呈圆形或长圆形,直径32~500μm,周围分泌细胞5~18。韧皮部分泌道较小。形成层断续可见。
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或呈“V”字形排列;导管类多角形,直径约至76μm。射线宽广。中央有髓。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
【药材理化鉴定】
1.取本品粉末1g,加水10ml,浸泡过夜,热浸10分钟,立即滤过。取具塞试管两支,各加入滤液1ml,分别加氢氧化钠试液与盐酸溶液(1一20)各2ml,用力振摇1分钟,加酸管生成的泡沫比加碱管高出约1倍。
2.取本品粉末约0.5g,加乙醇5ml,振摇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滴加三氯化锑饱和的氯仿溶液,再蒸干,即显紫红色。
【生境分布】大叶三七生于山地林下或灌丛草坡阴湿处;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省区。羽叶三七生于山地森林下;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云南、四川、西藏等省区。
【采集加工】秋季采挖,除去粗皮及须根,干燥;或蒸(煮)透后干燥。
【饮片炮制】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性能功用】苦、甘,微寒。归肝经、肺经、胃经。补肺,养阴,活络,止血。用于气阴双亏,烦热口渴,虚劳咳嗽,跌扑损伤,关节疼痛,咯血,吐血,外伤出血。内服:3~9g,水煎服。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附注】
1.置干燥处贮藏,防蛀。
2.据《中国植物志》第五十四卷记载:大叶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var. japonicus(C. A. Mey.)Hoo et Tseng的根茎变异很大,早年,在标本较少的情况下,将竹鞭状者定名为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A.Mey.,将串珠状者定名为珠子参(或作为变种)。但根据近年采到的大量标本看,其根茎除竹鞭状和串珠状单生型,以及因串珠状节间短缩而成类竹鞭状根茎外,还有典型的竹鞭状和串珠状同生于一个植物体上的混合型。我们认为其根茎的变异,已经不能作为划分不同变种的依据。《中国植物志》将竹节参和珠子参合并为一变种大叶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var.japonicus(C.A. Mey. )Hoo et Tseng,可以避免中药鉴定中不必要的混乱。
3.竹节参为大叶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var. japonicus(C.A.Mey.) Hoo et Tseng的干燥竹鞭状根茎。其药材性状特征:根茎略呈圆柱形,稍弯曲,有的具肉质侧根。长5~22cm,直径8~25mm,表面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致密的纵皱纹及根痕。节明显,节间长8~20mm,每节有1凹陷的茎痕。质硬,断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苦,后微甜。其药材显微鉴别特征(横切面):木栓层为2~10列细胞。皮层稍宽,有少数分泌道。维管束外韧型,环状排列,形成层成环。韧皮部偶见分泌道。木质部束略作2~4放射状排列,也有呈单行排列;木纤维常1~4柬,有的纤维束旁有较大的木化厚壁细胞。中央有髓。薄壁细胞中含众多草酸钙簇晶,直径17~70μm;并含淀粉粒。本品有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祛痰的功能。可用于治疗病后虚弱,劳嗽咯血,咳嗽痰多,跌扑损伤。内服常用量为6~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