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瓜蒌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中华栝楼(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成熟果实。
【药材历史考证】栝楼的始载本草《神农本草经》曰:“栝楼根,味苦,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一名地楼。”《名医别录》曰:“栝楼根,无毒,主除肠胃中痼热,八疸,身面黄,唇干,口燥,短气,通月水,止小便利,一名果裸,一名天瓜,一名泽姑。实,名黄瓜,主胸痹,悦泽人面。茎叶,疗中热伤暑。生洪农川谷及山阴地,人土深者良。生卤地者有毒。二月、八月采根,曝干,三十日成。”《本草经集注》云:“出近道,藤生,状如土瓜而叶有叉。……其实,今以杂作手膏用。根入土六七尺,大二三围者,服食亦用之。”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古代本草主要记载的是栝楼根,并在文中写明“二月、八月采根”用。由此可见,在古代,栝楼主要是以根入药,药名为栝楼根。《名医别录》始记载其果实入药,名黄瓜,“主胸痹,悦泽人面”。
《本草图经》曰:“今所在有之。实名黄瓜。……根亦名白药,皮黄肉白。三、四月内生苗,引藤蔓。叶如甜瓜叶,作叉,有细毛,七月开花,似葫芦花,浅黄色。实在花下,大如拳,生青,至九月熟,赤黄色。二月、八月采根,刮去皮,曝干,三十日成。其实有正圆者,有锐而长者,功用皆同。”《雷公炮炙论》曰:“其栝并楼样全别。若栝,自圆,黄皮厚,蒂小;若楼,唯形长,赤皮,蒂粗,是阴人服。若修事,去上壳皮革膜并油了。”《本草纲目》曰:“其根直下生,年久者长数尺。秋后掘者结实有粉。夏月掘者有筋无粉,不堪用。其实圆长,青时如瓜,黄时如熟柿,山家小儿亦食之。内有扁子,大如丝瓜子,壳色褐,仁色绿,多脂,作青气。炒干捣烂,水熬取油,可点灯。”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栝楼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
1.栝楼:多年生草质攀援藤本,长达10m;块根圆柱状,粗大肥厚。茎多分枝,被柔毛。叶互生,叶柄长3~10cm;卷须细长,3~7分歧;叶片纸质,近圆形,长5~20cm,3~7浅裂至中裂,稀深裂或仅有粗齿而不裂,裂片菱状倒卵形至长圆形,边缘常再浅裂,叶基心形,弯缺深2~4cm,两面沿脉被长柔毛状硬毛。花雌雄异株,雄总状花序单生,或与一单花并生,或在枝条上部单生,花序长10~20cm;小苞片倒卵形或阔卵形,长1.5~3cm,宽1~2cm,中上部具粗齿,基部具柄;花萼筒筒状,长2~4cm,顶端扩大,5裂,裂片披针形;花冠白色,5深裂,裂片倒卵形,长20mm,宽18mm,顶端中央具1绿色尖头,两侧具丝状流苏,被柔毛;雄蕊3。雌花单生,花梗长7.5cm;花萼筒长2.5cm,裂片与花冠同雄花;子房椭圆形,柱头3裂。瓠果椭圆形或圆形,长7~10.5cm,成熟时黄褐色或橙黄色;种子多数,卵状椭圆形,压扁,长11~16mm,近边缘处具棱线。花期5~8月,果期8~10月。
2.中华栝楼与栝楼主要区别特征:叶片阔卵形至近圆形,3~7深裂,通常5深裂,几达基部,裂片披针形或倒披针形,极稀具小裂片;苞片小,长5~16mm,宽5~11mm;花萼裂片线形;种子棱线距边缘绞远。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类球形或宽椭圆形,长7~15cm,直径6~10cm。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皱缩或较光滑,顶端有圆形的花柱残基,基部略尖,具残存的果梗。轻重不一。质脆,易破开,内表面黄白色,有红黄色丝络,果瓤橙黄色,黏稠,与多数种子粘结成团。具焦糖气,味微酸甜。
【生境分布】栝楼生于山坡林下、灌丛中、草地及村旁田边;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辽宁、陕西、甘肃、贵州、四川及云南等省区;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中华栝楼生于山谷密林中、山坡灌丛中及草丛中。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南、江西、贵州、四川及云南等省区。
【采集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连果梗剪下,置通风处阴干。
【饮片炮制】除去梗及泥沙,压扁,切丝或切块。
【性能功用】甘、微苦,寒。归肺经、胃经、大肠经。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内服:9~15g。水煎服。本品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附注】置通风干燥处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