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千金子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因本植物“初生一茎,茎端生叶,叶中复出数茎相续”,故名续随子。因其药效贵如千金,故又名千金子。
【药材历史考证】千金子,原名续随子。其始载本草为《蜀本草》。《开宝本草》曰:“续随子,……生蜀郡及处处有之。苗如大戟。一名拒冬,一名千金子。”《本草图经》曰:“今南中多有,北土差少。苗如大戟。初生一茎,茎端生叶,叶中复出数茎相续。花亦类大戟,自叶中抽干而生。实青,有壳。人家园亭中多种以为饰,秋种冬长,春秀夏实。故又名拒冬。实入药,采无时。下水最速。然有毒损人,不可过多。”并附有“广州续随子”图。李时珍曰:“茎中亦有白汁。”根据以上本草图文考证,与现今药用千金子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二年生草本,高50~100cm。全株微被白粉,含白色乳汁。茎直立,圆柱形,粗壮,分枝多。叶对生,茎上部叶较密,线状披针形,无柄;茎上部叶具短柄,叶片广披针形,长5~15cm,宽6~15mm,顶端锐尖,基部近心形,全缘,主脉突出,侧脉多不显。花单性,雌雄同株,总花序顶生,有2~4伞梗,呈伞状;基部有2~4叶状苞片轮生,每伞梗再叉状分枝,具2枚三角状卵形苞片;总苞杯状,顶端4~5裂;腺体4,略呈新月形;雄花多数,每花具雄蕊1枚;雌花1朵,位于花序中央,子房3室,每室有1胚珠。蒴果类球形,长5~6mm,直径3~4mm,无毛。种子矩圆形。花期4~7月,果期7~8月。
【药材性状鉴定】呈椭圆形或倒卵形,长约5mm,直径约4mm。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具不规则网状皱纹,网孔凹陷处灰黑色,形成细斑点。一侧有纵沟状种脊,顶端为突起的合点,下端为线形种脊,基部有类白色突起的种阜或具脱落后的疤痕。种皮薄脆,种仁白色或黄白色,富油质。气微,味辛。
【药材显微鉴定】横切面:种皮表皮细胞波齿状,外壁较厚,细胞内含棕色物质;下方为1~3列薄壁细胞组成的下皮;内表皮为l列类方形栅状细胞,其侧壁内方及内壁明显增厚。内种皮栅状细胞1列。棕色,细长柱状,壁厚,木化,有时可见壁孔。外胚乳为数列类方形薄壁细胞;内胚乳细胞类圆形;子叶细胞方形或长方形;均含糊粉粒。
【药材理化鉴定】取本品5g,研碎,加石油醚(60℃~90℃)适量,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药渣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2小时,回收乙醇20ml,备用。
1.取石油醚溶液2ml,放入试管中,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冰醋酸1ml使溶解,再沿管壁加醋酐一硫酸(19:1)的混合液1ml,两液接界面由淡棕色变为暗褐色或棕色。(检查甾萜类)
2.取乙醇溶液1ml,加3%碳酸钠溶液1ml,置水浴上加热10分钟,加20%4-氨基安替比林80%乙醇溶液和铁氰化钾试液各2滴,溶液显黄棕色或红棕色。(检查香豆精类)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山坡,多栽培。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河南、湖南、广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台湾、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
【采集加工】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割地上部分,晒干,打下种子,再晒干,除去杂质。
【饮片炮制】
1.千金子:除去杂质,筛去泥沙,洗净,捞出,晒干。用时打碎。
2.千金子霜:取净千金子,搓去外壳,用纸包裹,置炉旁烤至油尽取下,剥去纸,放凉,或碾碎后用纸包裹微烤后,压榨去油,碾细备用。
【性能功用】辛,温;有毒。归肝经、肾经、大肠经。逐水消肿,破血消癥。用于水肿,痰饮,积滞胀满,二便不通,血瘀经闭;外治顽癣,疣赘。内服:千金子霜1~2g,多入丸、散服。外用:千金子适量,捣烂敷患处。孕妇及体弱便溏者忌服。
【附注】置阴凉干燥处贮藏,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