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羊花的鉴别方法

  【鉴定中药材名闹羊花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 G. Don的干燥花。闹,有狂乱之义。羊吃此植物的叶后,即狂乱踯躅而死,故名闹羊花,又名羊踯躅。

  【药材历史考证】本品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云:“生太行山川谷及淮南山。三月采花,干。”《本草经集注》曰:“羊误食其叶,踯躅而死,故以为名。”《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图经》云:“树生,高二尺,叶似桃叶,花黄似瓜花。三四月采花,日干。”

  【植物形态鉴定】落叶灌木,高1~2m。茎有分枝,老枝无毛,幼枝有短柔毛。叶互生;叶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4~15cm,宽2.5~6cm,先端钝或具短尖,基部楔形,全缘,边缘有睫毛,两面被柔毛;叶柄短,被毛。伞形总状花序顶生,有花数朵至10余朵,先花后叶或与叶同时开放,花大,直径5~6cm,花萼小,5裂,宿存;花冠宽钟状,金黄色,先端5裂,上面1片较大,有淡绿色斑点,外被短柔毛;雄蕊5,花丝稍伸出于花冠外,中部以下有长柔毛,花药孔裂;雌蕊1,子房上位,5室,被毛,花柱细长。蒴果长椭圆形,被毛,有宿存萼,每室有多数种子;种子细小,淡棕色,扁卵形,边缘有薄膜翅。花期4~5月,果期6~7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数朵花簇生于一总柄上,多脱落为单朵,灰黄色至黄褐色,皱缩。花萼5裂,裂片半圆形或三角形,边缘有较长的细毛;花冠钟状,筒部较长,约至25mm,顶端卷折,5裂,花瓣宽卵形,先端钝或微凹;雄蕊5,花丝卷曲,等长或略长于花冠,中部以下有茸毛,花药红棕色,顶孔裂;雌蕊1,柱头头状;花梗长10~28mm,棕褐色,有短茸毛。气微,味微麻。

  【药材显微鉴定】粉末黄棕色。花粉粒四面体形,直径58~97μm,具三个萌发孔。花萼非腺毛由多细胞组成,交叉排成数列,直径29~68μm。花冠非腺毛单细胞,直径10~20μm,长可达400μm以上,壁薄,有的可见壁疣。花粉囊表皮细胞类多角形或类圆形,直径13~31μm,排列整齐而紧密,壁稍增厚,有的纹孔明显,细胞内含有黄棕色物质。花冠表皮细胞长方形、类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6~78μm,壁薄,呈波状弯曲。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丘陵地带的山坡、林缘及灌丛中。分布于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也有栽培。

  【采集加工】4~5月花初开时择晴天采收,阴干或晒干。

  【饮片炮制】拣去杂质,筛去灰屑。

  【性能功用】辛,温;有大毒。归肝经。祛风除湿,散瘀定痛。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皮肤顽癣。内服:0.6~1.5g,浸酒或入丸、散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烂敷患处。不宜多服、久服。体虚者及孕妇禁用。

  【附注】置于燥处贮藏,防潮。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