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甘石的鉴别方法

  【鉴定中药材名炉甘石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碳酸盐类矿物菱锌矿或水锌矿,主含碳酸锌。

  【药材历史考证】炉甘石的始载本草《本草品汇精要》曰:“此种(炉甘石)出川广、池州(今安徽贵池市)山谷。其形腻软,棱层作块,大小不一,有粉红色如梅花瓣者,亦有青白色而挟石者,入药惟以纯白而腻者佳,余色粗砺为劣。”《本草纲目》曰:“炉甘石所在坑冶处皆有,川蜀、湘东最多,而太原、泽州、阳城、高平、灵丘(今山西者)、融县(今广西融县)及云南者为胜,金银之苗也,其块大小不一,状似羊脑,松如石脂,亦粘舌。产于金坑者,其色微黄,为上。产于银坑者,其色白,或带青,或带绿,或粉红。”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矿物菱锌矿(碳酸锌)极相符。但据文献报道,当前主产于广西的炉甘石及其调往各地的炉甘石样品,经鉴定除有菱锌矿外,尚有水锌矿,而且水锌矿也产于铅锌矿床氧化带,并为锌矿氧化带中的一种表生矿物,和菱锌矿伴生,故市售品有以菱锌矿或和水锌矿为主的近乎单矿物之集合体,也有以菱锌矿为主的多矿物集合体。炉甘石主要治眼科疾病,都是煅烧后用。菱锌矿(碳酸锌)经烧后变为氧化锌。而水锌矿(碱性碳酸锌)煅烧后同样变为氧化锌,与菱锌矿可起到同样的药理作用。因此,菱锌矿与水锌矿,在当前均为炉甘石的矿物来源。

  【矿物形态鉴定

  1.菱锌矿Smithsonite: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单个晶体呈菱面体或复三方偏三角面体,但极少见。常呈钟乳状、块状、土状、皮壳状集合体。纯者白色,常被染成灰白、淡黄、浅绿或浅褐色。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或暗淡土状光泽,晶面上有时呈珍珠光泽。硬度4.5~5,性脆,断口参差状。相对密度4~4.5。

  2.水锌矿Hydrozincite: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呈块状、土状、多孔至致密状,皮壳状,具细纤维构造的同心带状。白色至灰黄、褐紫、浅紫色。土状光泽,亦呈绢丝光泽。硬度4。相对密度3.2~3.8。

  【药材性状鉴定

  1.生甘石(菱锌矿):本品为块状或钟乳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浅土黄色,条痕灰白色或淡棕色。表面有凹陷或多孔隙,似蜂窝状。土状光泽,不透明,体轻,质较硬而脆,易碎,断面白色或浅土黄色,有的黄白相间似花纹状。气微,味微涩。

  2.浮水甘石(水锌矿):多为白色,孔隙较多。体轻,质松软,有较强吸水性,舐之粘舌。

  【药材显微鉴定

  1.生甘石(菱锌矿):透射偏光镜下:薄片中无色透明,但由铁质污染,结晶较差些,往往呈褐棕色,结晶体菱面体清楚,粒径一般为0.01mm,粒与粒镶嵌紧密。折射率:Ne-1.849,No=1.621;双折射率:Ne-No=0.288。干涉色呈高级彩色,较碳酸盐矿更鲜艳;平行消光。一轴晶;负光性。

  2.浮水甘石(水锌矿):透射偏光镜下:微带黄色,往往呈环形针状和粒状。针体常沿解理裂隙分布,长0.03mm,粒状菱面体清楚,粒径0.01~0.02mm。折射率:Np=1.640,Nm=1.750;双折射率:Ng-Np=0.110;干涉色鲜艳(较高);平行消光。二轴晶;正光性。

  【药材理化鉴定

  1.取本品粗粉1g,加稀盐酸10ml,即泡沸。将此气体通入氢氧化钙试液中,即生成白色沉淀。

  2.取本品粗粉1g,加稀盐酸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或杂有微量的蓝色沉淀。

  【生境分布】菱锌矿产于原生铅锌矿床氧化带。水锌矿产于矿床的氧化带中,为次生矿物。与菱锌矿共生。二者均产于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采集加工】采挖后,洗净,晒干,除去杂石。

  【饮片炮制

  1.炉甘石:除去杂质,打碎。

  2.煅炉甘石:取净炉甘石,照明煅法煅红透,再照水飞法水飞,晒干。

  【性能功用】甘,平。归胃经。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用于赤目肿痛,眼缘赤烂,翳膜胬肉,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皮肤瘙痒。外用:适量。

  【附注】置干燥处贮藏。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