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锦草的鉴别方法

  【鉴定中药材名地锦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地锦Euphorbia humifusa Willd.或斑地锦Euphorbia maculata L.的干燥全草。此草布地而生,紫茎绿叶,状如锦绣地毡,故名地锦草。

  【药材历史考证】地锦草的始载本草《嘉祐本草》曰:“地锦草,……生近道田野,出滁州者尤良。茎叶细弱,蔓延于地,茎赤,叶青紫色,夏中茂盛。六月开红花,结细实。取苗子用之。”李时珍曰:“田野、寺院及阶砌间皆有之小草也。就地而生,赤茎,黄花,黑实,状如蒺藜之朵,断茎有汁。”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药用地锦草相符。其“叶青紫色”者,应是斑地锦Euphorbia maculata L.。

  另外,地锦一名的始载本草《本草拾遗》云:“地朕,一名地锦,一名地噤。叶光净,露下有光,蔓生,节节著地。”地朕一名的始载本草为《吴普本草》。陈藏器又云:“地锦,……生淮南林下,叶如鸭掌,藤蔓著地节处有根,亦缘树石,冬月不死,山人产后用之。一名地噤。”以上本草所述不详,难以考定其植物来源。

  【植物形态鉴定

  1.地锦一年生草本,具白色乳汁。茎纤细匍匐,长约20cm,近基部分枝,带紫红色,无毛。叶通常对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长5~10mm,宽3~6mm,顶端钝圆,基部偏斜,边缘有不明显的细锯齿,绿色或带红紫色,两面无毛或疏被短柔毛。杯状聚伞花序腋生;总苞倒圆锥形,浅红色或绿色,顶端4裂,裂片长三角形;腺体4,横长圆形,具白色花瓣状附属物;子房3室,花柱3,先端2裂。蒴果三棱状球形,无毛。种子卵形,黑褐色或黑灰色,外面被白色蜡粉,长约1.2mm,宽约0.7mm。花期7~8月,果期9~10月。

  2.斑地锦与地锦主要区别特征:茎密被白色细柔毛;叶上面中央有长线状紫红色斑。叶和果均疏被白色短柔毛;种子灰红色。

  【药材性状鉴定

  1.地锦常:皱缩卷曲,根细小。茎细,呈叉状分枝,表面带紫红色,光滑无毛或疏生白色细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单叶对生,具淡红色短柄或几无柄;叶片多皱缩或已脱落,展平后呈长椭圆形,长5~10mm,宽4~6mm;绿色或带紫红色,通常无毛或疏生细柔毛;先端钝圆,基部偏斜,边缘具小锯齿或呈微波状。杯状聚伞花序腋生,细小。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光滑。种子细小,卵形,褐色。气微,味微涩。

  2.斑地锦:叶上表面具红斑,蒴果被稀疏白色短柔毛。

  【药材显微鉴定】本品粉末绿褐色。叶表皮细胞外壁呈乳头状突起。叶肉组织中细脉末端周围的细胞,放射状排列成圆形。非腺毛3~8细胞,直径约14μm,多碎断。无节乳管中可见细小片状淀粉粒。

  【药材理化鉴定】取上述药材粗粉各2g,加甲醇20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用石油醚抽取3次,将甲醇提取液浓缩至4ml,供以下实验:

  1.将提取液滴在滤纸上,滴加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斑点加深为深黄色。取提取液2ml加入数滴浓盐酸及少量镁粉,溶液呈红色。(检查黄酮类)

  2.将提取液滴在滤纸上,再滴加0.1%溴酚蓝溶液,立即在蓝色的背景上显黄色斑点。(检查有机酸)

  【生境分布】地锦生于山坡荒地、平原田野、路旁;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台湾、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省区。斑地锦生于原野荒地、田间、路旁;分布于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广东、广西等省区。

  【采集加工】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饮片炮制】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晒干。

  【性能功用】辛,平。归肝经、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痢疾,肠炎,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疮疖痈肿。内服:9~20g(鲜品30~60g),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

  【附注】置通风干燥处贮藏。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