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苍术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菊科植物苍术(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的干燥根茎。因其似白术而根如老姜之状,苍黑色,故名苍术。
【药材历史考证】本品原名术,其始载本草《神农本草经》并无苍术、白术之分,后世本草才逐渐分开。苍术原名赤术。《本草经集注》曰:“术乃有两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术,叶细无桠,根小苦而多膏,可作煎用。”《本草崇原》曰:“《本经》未分苍、白。而仲祖《伤寒》方中皆用白术,《金匮》方中又用赤术,至《别录》则分为二,须知赤、白之分,始于仲祖,非弘景始分之也。”《本草衍义》曰:“苍术,其长如大小指,肥实,皮色褐,气味辛烈。”《本草图经》在术条下曰:“今处处有之,以嵩山、茅山者为佳。春生苗,青色无桠,一名山蓟,以其叶似蓟也。茎作蒿杆状,青赤色,长三、二尺以来,夏开花,紫碧色,亦似刺蓟花,或有黄白色者。入伏后结子,至秋而苗枯。根似姜而傍有细根,皮黑,心黄白色,中有膏液紫色。”《本草纲目》曰:“苍术,山蓟也。处处山中有之,苗高二三尺,其叶抱茎而生,梢间叶似棠梨叶,其脚下叶有三五叉,皆有锯齿小刺。根如老姜之状,苍黑色,肉白有油膏。”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苍术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茎平卧或斜升,粗长,通常呈结节状,生多数不定根。茎直立,不分枝或少分枝。叶互生,硬纸质;叶片卵状披针形至椭圆形,长3~12cm,宽1~6cm,两面绿色,无毛,边缘有不规则的刺齿或针状刺缘毛;上部叶多不分裂,无柄;下部叶不分裂或羽状分裂,有柄或无柄。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直径1~1.5cm,苞叶针刺状羽状全裂或深裂;总苞片5~7层,外层的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6mm,向内渐长而狭,并有时变为红紫色;花两性或单性,筒状,长9mm;花冠白色或淡紫色,先端5裂;雄蕊5,花药合生;子房下位,冠毛羽状。瘦果倒卵圆形,被稠密的白色长毛,有时变稀毛,羽状冠毛长7~8mm,基部连合成环。花果期6~10月。
【药材性状鉴定】
1.茅苍术: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10cm,直径1~2cm。表面灰棕色,有皱纹、横曲纹及残留须根,顶端具茎痕或残留茎基。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气香特异,味微甘、辛、苦。
2.北苍术:呈疙瘩块状或结节状圆柱形,长4~9cm,直径1~4cm。表面黑棕色,除去外皮者黄棕色。质较疏松,断面散有黄棕色油室。香气较淡,味辛、苦。
【药材显微鉴定】本品粉末棕色。草酸钙针晶细小,长5~30μm,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纤维大多成束,长梭形,直径约至40μm,壁甚厚,木化。石细胞甚多,有时与木栓细胞联结,多角形、类圆形或类长方形,直径20~80μm,壁极厚。菊糖多见,表面呈放射状纹理。
【药材理化鉴定】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l,浸渍约5分钟,滤过。取滤液数滴,置白瓷滴板上,待乙醚挥散后,加新制的对二甲氨基苯甲醛2g、硫酸3.3ml与水0.4ml的混合溶液1~2滴,再加乙醇2滴,显玫瑰红色。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林下、灌丛及岩缝隙中。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等省区。
【采集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撞去须根。
【饮片炮制】
1.苍术: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麸炒苍术:取苍术片,照麸炒法炒至表面深黄色。
【性能功用】辛、苦,温。归脾经、胃经、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风湿痹痛,风寒感冒,雀目夜盲。内服:3~9g。水煎服。
【附注】置通风干燥处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