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的鉴别方法

【简述】

甘草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能。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疡等病症,并缓解诸药毒性和烈性。(近期甘草价格查询)

【来源】

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及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茎和根。

【产地分布】

主产于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产于内蒙古西部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者为优质草,习称“西草”,尤以内蒙伊盟、巴盟产者为道地药材。

产于内蒙古东部及东北三省、河北、山西等地者(包括新疆部分产品),习称“东草”。

不同品种的甘草产地不同:

甘草主产于内蒙古,以伊克昭盟杭锦旗所产者品质优,习称“内蒙甘草”(CT1-48-1,2,3);

胀果甘草主产于新疆、陕北三边及甘肃河西走廊,习称“新疆甘草”或“西北甘草”(CT1-48-4);

光果甘草主产于新疆,且欧州有产,故习称“欧甘草”或“洋甘草”(CT1-48-5)。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茎基,切成适当长度的段,晒干。亦有把外皮削除,切成长段晒干者,习称“粉甘草”;扎成把者称“把甘草”。

【性状鉴别】

1、内蒙甘草

根呈圆柱形,不分枝,长30-120cm,直径0.6-3cm;带皮的甘草, 其外皮松紧不等,红棕色、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沟纹、皱纹及稀疏的细根痕,两端切成平齐,切面中央稍陷下;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有一明显的 环纹和菊花心,常形成裂隙;微具特异的香气,味甜而特殊。根茎形状与根相似,但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央有髓。

2、新疆甘草

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有分枝,外皮粗糙,多呈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断面韧皮部及木质部的射线细胞多皱缩而形成裂隙。

3、欧甘草

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有分枝,外皮不粗糙,多呈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断面韧皮部射线平直,裂隙较少。

4、甘草片

呈类圆形、椭圆形片状,厚3-6mm,大小不一。

5、蜜甘草

形如甘草片,表面显金黄色或棕黄色,微有光泽,略带黏性。

【规格等级】

商品一般分西草和东草2大类。目前主要以品质区分,而不受地区 限制,其中质优者为西草。

1、西草

(1)大草统货。呈圆柱形,斩去头尾,切口整齐,长25-50cm,顶端直径2.5-4cm。黑心草不超过总重量的5%,无须根、杂质、虫蛀、霉变。

(2)条草

一等:单枝顺直,顶端直径1.5cm以上,间有黑心。余同大草。

二等:单枝顺直。顶端直径1cm以上,间有黑心。余同大草。

三等:单枝顺直,顶端直径7mm 以上。余同大草。

(3)毛草统货。呈圆柱形弯曲的小草,去净残茎,不分长短,顶端直径5mm以上。无杂质、虫蛀、霉变。

(4)草节

一等:圆柱形,长6cm以上, 顶端直径1.5cm以上。

二等:顶端直径7mm以上,余同一等。

(5)疙瘩头统货。系加工条草砍下之根头,呈疙瘩状。去净残茎及须根,大小长短不分,间有黑心,无杂质、虫蛀、霉变。

2、东草

(1)条草

一等:呈圆柱形,上粗下细。表面紫红或灰褐色,皮粗糙,不斩头尾。质松体轻。长60cm以上,芦下3cm处直径1.5cm以上,间有5%的20cm以上草头,无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长50cm以上,户下3cm处直径1cm以上,间有 5%的20cm以上草头,无杂质、虫蛀、霉变。余同一等。

三等:间有弯曲分枝的细根,长40cm以上,户下3cm处直径5mm以上。

(2)毛草统货。呈圆柱形弯曲的小草,去净残茎,间有疙瘩头。不分长短,芦下直径0.5cm以上,无杂质、虫蛀、霉变。

3、出口品

根据商家的要求,常保持一部分历史规格,一般按产区不同主要有下列几种。

(1)梁外草

主产于内蒙古伊盟黄河以南的杭锦旗。体质坚实,沉重(有骨气),皮紧细,枣红色,口面光洁,大头中心凹陷,习称“胡椒眼”。粉性足,断面淡黄色。但根条两端粗细不匀,且显枝痕。

(2)王爷地草

主产于内蒙古巴盟的阿拉善左旗。体质较梁外草柔韧,外皮内色均较梁外草深,根条两端粗细均匀,枝痕较少,口面光洁度稍差。余同梁外草。以上2种习惯认为质量佳。

(3)西镇草、上河川草、边草、西北草西镇草

主产于内蒙古伊盟中心地区北鄂托克旗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陶东、平罗。上河川草主产于伊盟达拉特旗。边草主产于陕西靖边、定边地带。西北草主产于甘肃民勤、庆阳、张掖、玉门等地。共同特征:皮色红褐、棕红或黑褐色不等。内色老黄,体质松,骨气差,粉性小,口面显裂纹。

(4)下河川草

主产于内蒙古包头附近的土默特旗、托克托和林格尔等地。皮灰褐色,根条两端粗细不匀,皮松,易剥落,粉性很差。

(5)东北草

主产于内蒙古东部赤峰市、通辽市和呼盟。药材皮紫红或暗红色,疏松,易破损。体质轻泡,粉性小。但味很甜,是标准的东草。

(6)新疆草

外皮棕褐色,大部挂白霜(习称“碱皮”),体质松紧不一,内色黄,粉性差。味甜。

【显微鉴别】

粉末 淡黄棕色。

①纤维成束,直径8-14cm,壁稍厚,微木化, 周围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

②具缘纹孔导管较大,微现黄色,具缘纹孔较密,对列或互列。

③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微木化(图1-54)。

【理化鉴别】

化学定性

取粉末少量置白瓷板上,加80%硫酸溶液数滴,显黄色,渐变橙黄色。

薄层色谱

取粉末1g,加乙醚40ml,水浴上回流1h,滤过,药渣加甲醇30ml,回流1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用正丁醇萃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后,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5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甘草酸铵对照品制成2mg/ml的甲醇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1-2µ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展开,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C烘至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地区习惯用药】

(1)在新疆、甘肃等部分地区以豆科同属植物黄甘草G. korshinkyi. G. Hrig的干燥根及根茎入药。多自产自销。

(2)在新疆部分地区曾以豆科同属植物粗毛甘草G. aspere Pall.的干燥根及根茎作甘草使用。根及根茎甚细,略有甜味。

(3)云南部分地区以豆科同属植物云南甘草G. yunnanensis Chengf. et L. K. Tai的干燥根及根茎入药,在民间作甘草使用。根和根茎无甜味。

【伪品】

(1) “苦甘草”为豆科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的根。又称“苦豆根”,在甘草商品中偶尔混入。味极苦。原植物见山豆根项下(CT1-48-6)。

(2)“狗甘草”为豆科甘草属植物刺果甘草G. pallidiflora Maxim的根。过去在辽宁曾经发现过。呈圆柱形,外皮色黄而光滑,折断面纤维性。味苦(CT1-48-7,8)。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