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的鉴别方法

【简述】

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入中品,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清·《本草纲目拾遗》始将浙贝与川贝明确分开。川贝为贵重药材之一,又称尖贝,不仅包括质优的川贝,而且泛指多种尖形小粒的贝母。

【来源】

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紫贝母F. unibracted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przewalskii.Maxim 或梭砂贝母F.delavayi Franch的干燥鳞茎。前三者习称“松贝”或“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产地分布】

1. 松贝:主产四川阿坝自治州的松潘、黄胜关、毛尔盖等地。

2. 冲松贝:主产四川理县、小金及茂汶羌族自治县等地。

3. 青贝:主产青海玉树、四川甘孜及云南德钦等地。

4. 岷贝:主产甘肃岷县等地。

5.炉贝:主产于青海、四川和云南毗邻地区。产于青海玉树、四川甘孜一带为北CB 分论路货,产于四川昌都地区云南金砂江、中甸、丽江等处为南路货。过去多在康定(打箭炉)集散,故名“炉贝”。

【采收加工】

因各产区气候不同,产季也不一致。野生者在夏秋两季积雪融化后,杂草未长时采挖。栽培者多于下种! 年后秋季采挖,此时鳞茎浆汁多,质量好。甘肃在5-6月采收;四川、云南6-7月为盛采期;青藏高原要在8月间采收。挖取鳞茎,去净泥土,曝晒至半干,撞去外表粗皮,再晒干。也有用明矾水或盐水淘洗,用硫黄熏后晒干者。

【商品规格】

松贝分一二等,青贝分一二三四等。过去还分珍珠贝、岷贝、冲松贝、油贝(僵子)等规格。

【性状鉴别】

1、松贝:鳞茎呈圆锥形,颗粒大小均匀,高约5-8mm,直径约5-8mm,顶端较尖,紧密无裂隙。表面白色微黄、平滑。外层两鳞片大小悬殊,大鳞片呈心脏形,小鳞片裹于大鳞片之中,而只留一似“新月”的部分,俗称“怀中抱月”或“观音座莲”。质坚实、富粉性,断面粉白色,颗粒状。气微弱,味甘而微苦。

2、冲松贝:形状似松贝。惟颗粒较大不匀整,大鳞片与小鳞片相合处有裂隙。

3、青贝:鳞茎呈圆锥形略似桃。高5-10mm,直径6-10mm。表面灰白色;外层两鳞瓣大小相似,偶有悬殊,顶端开裂,平或略尖,茎基部常残留须根。质坚,富粉性,断面粉白色,颗粒状。气微,味较松贝淡。

4、岷贝:形状类似松贝,但颜色较白。另有一种米贝,又称珍珠贝,形似松贝而小(原植物为川贝母),销香港,价较松贝昂贵。

5、炉贝母:鳞茎呈长圆锥形,顶端颇尖,高约1-2cm,直径1-1.5cm。表面白色(白色形似马齿者为北路货,又称白炉贝);色黄白而有深黄色斑点,形成虎皮纹者称虎皮贝(为南路货)或黄白色;外层两鳞片大小相等,顶端开裂,基部较尖或圆。质坚脆,断面白色粉质。微臭,味微苦。

【显微鉴别】

粉末,类白色。

1、松贝、青贝

(1)淀粉粒甚多,广卵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圆形,有的边缘不平整或略作分枝状,直径5-64um,脐点短缝状、点状、人字形、马蹄状,层纹隐约可见,半夏粒较多,可见2-4 个脐点,复粒少,由2分粒组成。

(2)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垂周壁微波状弯曲,偶见不定式气孔,圆形或扁圆形。

(3)螺纹导管直径5-26um。

2、炉贝

(1)淀粉粒广卵形、贝壳形、肾形,直径约至60um,脐点人字形、星状或点状,层纹明显。

(2)螺纹及网纹导管直径可达64um。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粉末1g,加氯仿30ml,浓氨试液5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30min,取出,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贝母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0ul,分别点于同一以CMC-Na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正己烷—醋酸乙酯5—二乙胺(12:10:1)展开,依次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和亚硝酸钠试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条斑。

【类似品】

1、平贝母

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的干燥鳞茎。主产于黑龙江五常、尚志及吉林抚松、临江、桦甸等处。鳞茎呈扁圆球形。高5~10mm,直径6~20mm。表面白色或淡黄色,常有黄色斑痕,顶端平或微突起,基部中央凹入,具须根痕。外层由大小相近的两瓣肥厚鳞片相对抱合,顶端开裂,内包小鳞片及一枚细圆柱形残茎。质坚实而跪,断面白色,粉性,微臭,味苦。

2、生贝

为百合科植物伊犁贝母和天山贝母的干燥鳞茎(CT1-2-9,10,11)。

(1)伊犁贝母:呈圆锥形。高1-1.5cm,直径1-2cm。表面淡黄白色,稍粗糙。外层鳞片肥大心脏形,大小悬殊而紧密抱合,顶端稍尖,少有开裂。基部微凹陷。质轻而疏松,断面颗粒性,微带粉质。气微,味微苦。

川贝母(伊犁贝母)

(2)天山贝母:呈圆球形。高0.5-1.2cm,直径1-1.5cm。表面类白色,光滑。外层鳞两片,月牙形,肥厚,大小约相等而紧靠成环状,内有一枚较大的内鳞片及球茎心芽各一枚;顶端平展而开裂,基部圆形。质坚实,富粉性。气微,味苦。

3、湖北贝母

又名板贝。为百合科植物F.hupehensisn Hsiao etlk.C.Hsia的干燥鳞茎。主产湖北鹤峰、宣恩、建始、利川、恩施以及巫山等处。过去在恩施板桥集散,故又称“板贝”。鳞茎呈圆球形或圆锥形。高1.5~2.2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白色。外层鳞片两片大小相近偶有悬殊,顶端开裂。茎基常残留须根。质坚实断面粉白色。气微,味苦。

4、安徽贝母

为百合科植物安徽贝母F.anhuiensis的干燥鳞茎。主产安徽皖西大别山区及皖南山区。原为野生,现已改家种。鳞茎类圆锥形、扁球形或心形。直径0.6-1.7cm,高0.8-1.8cm。表面类白色或微黄色,顶端钝圆或突起,基部中尖凹入,常有须根痕。外层鳞片两瓣,大小悬殊。质坚脆,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苦。多选用小粒充川贝销售。

5、东贝母

为百合科植物东贝母F.thun Drgii varchekingensis的干燥鳞茎。主产浙江东阳等地。鳞茎圆锥形或长圆形,直径0.8-1.1cm,高1-1.3cm。表面白色或微黄。外层两鳞瓣大小悬殊。气微味苦。在当地大者当浙贝,小者充川贝,外销广东等地。

此外,还有一轮贝母:为百合科植物一轮贝母F.maximowicizii Freyn的鳞茎。主产河北承德及东北辽宁等地。鳞茎呈圆锥形,高0.4-1.2cm,直径0.4-0.8cm。表面浅黄色或浅黄棕色。顶端渐尖,基部突出多数鳞芽。一侧有浅纵沟。质坚硬,难折断,断面胶质。气味微弱。当地为民间用药。

【伪品】

1、光慈姑:为百合科植物老鸦瓣Tulipa edulis Baker的干燥鳞茎。呈卵圆形,高1-1.5cm,直径0.7-1.4cm。顶端锐尖,底部圆平有根痕。表面白色或淡黄色,光滑,一侧有凹沟。质硬而脆,有粉性,无臭,味淡,详见光慈姑项下。

2、丽江山慈姑:为百合科植物丽江山慈姑Iphigenia indiicd Kunth ex Benth的干燥鳞茎。呈不规则圆锥形,高0.6-1cm,直径0.7-1.5cm。表面浅黄色,有的具棕色斑,及纵条纹。一侧有一浅纵沟,顶端渐尖,基部凹入或微突出,有须根痕。质坚硬,断面粉质或胶质。臭微弱,味极苦。本品含秋水仙碱,为有毒药物,多用于治痈肿瘰疬。

3、土贝母:为葫芦科植物假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Maxim) Franquet的干燥鳞茎。又称“藤贝母”。呈不规则的块状、多角状或三棱形,直径1.5-2.5cm。外面暗棕色至透明的红棕色,凹凸不平,多直裂纹,顶端有一突起的芽状物。质坚,断面角质。微有焦糊气,味微咸而苦。为治疗疮疡肿毒及蛇虫咬伤药。

4、唐菖蒲:为鸢尾科植物唐菖蒲Gladiolus gandavensis Van Hcutt 的干燥球茎。为不规则块状,较扁,大小不等。两端有凹窝,无粉性,断面角质样。无臭,味淡。

  •  标签: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