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兰为较常用中药。原名兰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的功能。用于湿浊中阻、胃脘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头胀胸闷、暑湿表证。
【来源】
为菊科植物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或泽兰Eupatoriumjaponicum Thnb、林氏泽兰Eupatorium lindleyanum DC的全草。
1、佩兰:属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茎直立,圆柱形,绿色或红紫色,少分枝,全部茎枝被稀疏短柔毛或光滑无毛。叶对生,中部茎叶较少,通常3浅裂,上部茎叶不分裂,叶面光滑,边缘有粗齿或不规则细齿。干后有香气。秋日梢端生头状花序排成复伞状花序,管状花冠淡紫色。
2、泽兰:形状似兰草。茎有涩毛,叶对生,广被针形,有尖犬齿,通常不分裂。香气微弱。
3、林氏泽兰:形状似上种。惟全部茎枝密被白色柔毛或粗毛,叶为椭圆长被针形,具粗锯齿。
【产地与分布】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江苏、浙江、河北、广东、湖北、湖南等省。
【鉴别要点】
佩兰与泽兰、林氏泽兰均为菊科不同种植物,三者区别是:佩兰(兰草)茎绿色或红紫色,中部茎叶通常三深裂,叶面光滑具粗锯齿或细齿,香气较浓;泽兰则茎有涩毛,叶披针形有尖犬齿,通常不分裂,香气较弱;林氏泽兰则全部茎枝被柔毛或粗毛,叶椭圆长披针形,具粗齿。三者在不同地区同等当佩兰入药。
【名典鉴别】
1、梁·《名医别录》曰:“兰草生太吴池泽,四月、五月采。”
2、陶弘景曰:“方药俗人并不识用。太吴应是吴国太伯所居,故呼太吴。今东间有煎泽草,名兰香,或是此也。李当之云:是今人所种都梁香草也。泽兰亦名都梁香。”
3、唐·苏恭曰:“兰即兰泽香草也。圆茎紫萼,八月花白,俗名兰香,煮以洗浴。生溪涧水旁,人间亦多种之,以饰庭池。陶所引煎泽兰,都梁香者是也,而不能的识。”
4、陈藏器曰:“兰草、泽兰二物同名,陶不能知,苏亦浪别。兰草生泽畔,叶光润,阴小紫,五月、六月采阴干,即都梁香也。泽兰叶尖微有毛,不光润,茎方节紫,初采微辛,干之亦辛。苏云八月采白者,即泽兰也,以注兰草,殊误也。”
5、韩保昇曰:“生下湿地,叶似泽兰,尖长有歧,花红白色而香。”
6、宋·寇宗奭曰:“兰草诸家之说异同,乃未的识,故无定论。今江陵、鼎、澧州山之间颇有之,山外平山即无,多生阴地幽谷。叶如麦门冬而阔,且韧,长及一二尺,四时常青。在黄绿色,中间瓣上有细紫点。春芳者为春兰,色深;秋芳者为秋兰,色淡。开时满室尽香,与他花香有别。”
7、明·李时珍曰:“兰草、泽兰一类两种也。俱生水傍下湿处。二月宿根生苗成丛,紫茎素枝,赤节绿叶,叶对节生,有细齿。但以茎圆节长而叶有歧者为兰草;茎微方节短而叶有毛者为泽兰。”又曰:“寇氏所说,乃近时所谓兰花,非古之兰草也。兰草有数种,兰草、泽兰生水傍,山兰即兰草之生山中者。兰花亦生山中,与三兰迥别。兰花生近处者,叶如麦门冬而春花;生福建者,叶如菅毛而秋花。”
8、清·《本草从新》、《本草求真》只收载泽兰,而兰草只在泽兰项下述及,两者混而为一。更增其识别难度。详见后“泽兰”。
【快速鉴别】
茎呈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2~0.5cm。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有的带紫色,具节及细纵纹理,质脆,断面有白色髓或中空。叶对生,有柄,黄绿色或绿褐色,完整叶三裂或不分裂,分裂者中间裂片较大,长椭圆形或椭圆被针形,不裂完整叶呈被针形、长圆状被针形或长椭圆形,边缘有锯齿。质脆,易破碎。气芳香,味微苦。以身干、叶多色绿、气香者为佳。